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建一局建設世最大規模窑保護工程
http://www.CRNTT.com   2018-06-15 11:14:28


  中評社北京6月15日電/在舉世聞名的瓷都景德鎮,有這樣一座融匯古禦窑與現代建築科技的建築——江西景德鎮禦窑博物館項目初露端倪。這裡不僅是中國古禦窑遺址,也創造了世界最大規模窑址群體遷移保護工程紀錄。置身於此,你可以體驗每1平方厘米都不相同的異形建造藝術,聆聽新時代大國工匠與歷史的“對話”。

  中建一局建設的江西景德鎮禦窑博物館項目,其前身是景德鎮禦窑廠,是明清兩代禦用瓷器的專職製造場所。項目2016年10月動工,工程包括景德鎮禦窑博物館、240棟古建築修繕以及其他配套設施等,總建築面積約13.1萬平方米。其中,禦窑博物館建築面積1.04萬平方米,由8個多曲面拱體結構造型構成。目前,禦窑博物館結構主體、拱體窑磚砌築等已全部完工,8個拱體建築初露端倪。

  中建一局景德鎮禦窑博物館項目經理齊玉順說,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了總重量為734噸的明清時期窑址。按照有關要求,必須將其遷往5公里外的場地進行保護。窑址共六塊,最重的窑址達214噸。

  為保證窑址能完整地從地下取出,項目部首先在地下區域進行側部分層開挖,逐層用工字鋼和鋼板進行側向封閉至窑址底部,再拼接包封。為確保已封閉的窑址能順利起吊,項目部將4根工字鋼穿入底部起吊點以增大鋼管強度,再利用500噸和350噸的汽車吊同時起吊,協同作業。

  2017年3月,景德鎮禦窑博物館設計方案在戛納獲得“未來建築”獎。“未來建築”獎是全球表彰世界範圍內尚未建成但富於創意的優秀建築設計作品。

  “這個建築之所以能獲大獎,因為它是每1平方厘米都不相同的異形建築,國內外從未有過此類項目的施工經驗。”齊玉順說。

  他介紹,多曲面的鋼筋混凝土拱體結構對模板安裝要求非常高。工程施工中要確保多曲面弧度與設計尺寸完全吻合。最難的是每段拱體澆築完畢後,下一段還須與上一段實現平滑相接。

  針對各項業內罕見的技術難點,項目部組建了一支各專業工程師組成的BIM(建築信息化模型)團隊,並基於混合現實技術、放線機器人和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對雙曲面拱體的施工進行從交底到驗收的全過程質量監控。

  “通過混合現實技術,施工人員可預先直觀看到異型拱體的完成情況,達到身臨其境的模型交底效果。”中建一局景德鎮禦窑博物館項目BIM負責人萬仁威說。

  入窑一色,出窑萬千。為實現設計“拱體表面磚體的顔色、厚度、材質呈漸變趨勢”的要求,項目部通過調整不同的粉料和熟料配比,並前後進行了11次樣板實驗,對各種窑磚的比例和位置反覆調整。

  “每一塊磚都是工人手工砌上去或掛上去的,所有的窑磚和構件必須精准對接。工人砌掛完成每一塊磚,技術人員都要運用放線機器人從不同方位對成型後拱體的弧度、角度進行複核校准,一旦發現拱體弧度有偏差,就要立刻調整。”齊玉順說。

  (來源:人民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