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分組研討現場,與會者探討熱烈(中評社圖片) |
中評社北京11月4日電(中評社報道組)11月2日至3日,由國共兩黨支持兩岸二十家民間團體共同主辦的“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行,200名兩岸各界人士齊聚北京,分別就兩岸關係中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與青年領域的議題展開廣泛探討。論壇成果豐碩,各小組不僅達成多項共識,還發布了40多項2017年兩岸交流信息,為處於複雜嚴峻環境下的兩岸關係搭起了一座善意、親情、合作與共贏之橋。
兩岸和平發展論壇是在十年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基礎之上,由兩岸民間團體共同發起、共同主辦、探討新形勢下如何維護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全新平台。眾所周知,今年520以來台灣政局發生變化,由於民進黨新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及其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意涵,致使兩岸溝通聯繫機制停擺,“冷和平”的刺耳警報聲響起。與此同時,過去八年來兩岸關係的不斷推進與兩岸交流的不斷深化,也為下一階段的兩岸關係發展提出了新課題。
新形勢倒逼新形式,新情況產生新問題,新格局需要新理念,新動力引領新方向。本屆兩岸和平發展論壇,不僅僅名稱新、日程新、議題新,會風與文風新、共識與成果也新。那麼,本屆論壇究竟“新”在哪裡?相信與會的兩岸學者、青年、各界人士最有發言權。
逆勢而上、順勢而為 新論壇轉型升級
一方面,“台獨”威脅再起,兩岸溝通中斷,共同政治基礎不再;另一方面,陸客觀光縮減,經貿合作受阻,民間疾呼兩岸交流不能停。面對著錯綜複雜的兩岸關係,如何逆勢而上,順勢而為,是兩岸和平發展論壇的主要緣起。
上海台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指出,本次的兩岸和平論壇是對此前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繼承創新、轉型升級,定位是兩岸民間性的,由兩岸民間機構共同舉辦,適應了兩岸關係新形勢的需要。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唐永紅表示,此次論壇名稱由過去的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改名為兩岸和平發展論壇,是根據當前兩岸關係發展形勢及進程而與時俱進做出的調整。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台灣研究所所長劉相平認為,兩岸和平發展論壇是根據兩岸形勢變化及兩岸人民的期盼而舉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