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21日電/花了44分鐘,23歲的長跑運動員馬梅多夫在昆明平均海拔高度為1890米的馬拉松賽道上完成了12.5公里組的比賽,雖然對成績不太滿意,但他仍感到驕傲,“這是我參加的第一個國際賽事。”昨天上午,2016上合昆明國際馬拉松賽在雲南海埂會堂鳴槍開跑,在上萬只紅嘴鷗的陪伴下,與馬梅多夫一樣奔跑在滇池之濱的有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的1.6萬餘名選手,其中,有來自“上合大家庭”全部18個國家的代表,也有來自與“上海精神”相近地域的運動員。
“這是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舉辦的國際大型賽事,也是上合組織成立15周年的一項慶祝活動。” 大賽執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雲南省體育局副局長趙建軍表示,前來參賽的“上合大家庭”國家代表不僅有專業運動員,還有業餘的跑步愛好者,參賽項目從5公里跑到全程馬拉松都有。
2001年6月15日,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吉爾吉斯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國、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在上海宣布,成立永久性政府間國際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目前有6個成員國、6個觀察員國和6個對話夥伴。馬梅多夫來自成員國烏茲別克斯坦,是國家隊的一員,他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在烏茲別克斯坦,很多人都熱愛運動,尤其是男性,“不僅要強健自己的體魄,更要幫助孩子建立體育意識,養成運動習慣。”在這些體育愛好者中,有10%的人願意成為職業運動員,“比較熱門的是拳擊、柔道、藝術體操這些在國際大賽上能為國爭光的項目,很少有人選擇跑馬拉松。”可對自己的選擇,馬梅多夫並不後悔,在他看來,跑馬拉松不僅能挑戰自己,更能增進人際交流。
既能滿足較高的民眾參與度,又能將文化交流落實到個體,以馬拉松為代表的不少體育項目因此成了增進國際關係的新途徑。在今年11月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十五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近年來,上合組織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旅遊、青年、媒體等各領域交流合作蓬勃開展,今後要進一步夯實人文交流基礎。在上合組織副秘書長王開文看來,青年與體育的作用不可小覷,他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專訪時表示,這是上合組織發起的第一次馬拉松賽事,也是上合組織成員18個國家首次同台展示體育文化,從效果看,“馬拉松開了個好頭”。
“上合成員國集中在中亞國家,隨著下一步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大家庭,我們希望今後與南亞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王開文坦言,因區位優勢,馬拉松賽這一新交流平台得以落地昆明,而後續效應也將顯現,“除了希望把比賽延續下去,上合青年交流中心也有很大希望能落地昆明,包括文化、教育、創業及體育等方面的合作將增加。”趙建軍表示,一旦落地,體育方面不僅能增加賽事、擴展賽項,青少年體育培訓及教練互派等領域都有了新平台。
與上世紀70年代中美兩國的“乒乓外交”相比,當下體育在國際關係中的作用也發生了改變,亞奧理事會終身名譽主席魏繼中曾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在特定的歷史時期,體育在外交方面的作用集中在突破兩國關係,即兩國還沒建立關係、還未找到渠道進行交流,讓體育去發揮一些作用,“但現在的新環境下,傳統的突破作用已經很邊緣化了,體育在眾多外交手段中,更多起到的是推動作用,尤其是推動民間的交流。”
來自吉爾吉斯斯坦的馬拉松教練塔亞娜帶了3名運動員前來參賽,焦急的等待後,她給完賽的隊員披上毛巾、獻上手中的玫瑰花。“這次比賽給了他們和其他國家青年運動員的交流機會,這對年輕選手很重要。”她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希望這樣的賽事也有機會在吉爾吉斯斯坦舉辦,“能讓我們國家的更多人了解、參與馬拉松項目,也能借鑒中國舉辦體育賽事的經驗。”(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