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曾公祠在民國年間為蒙藏委員會所在地(中評社 束沐攝) |
中評社北京8月18日電(記者 束沐)據島內媒體報道,日前台“行政院”在2018年度的總預算沒有編列“蒙藏委員會”相關預算,該委員會年底前將裁撤,相關業務及人員移撥到台陸委會及“文化部”。
作為承襲於清朝理藩院的少數民族事務管理機構,民國時期的蒙藏委員會曾輾轉南京、重慶多地,1949年以來“蒙藏委員會”一直保留在台灣當局行政機構序列中,此次“虛級化”若完成,則象徵著這個延續百年、具有鮮明政治意涵的機構將走入歷史。
1927年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後,於1929年設立蒙藏委員會,會址設於借南京九條巷曾公祠內。顧名思義,曾公祠是祭祀湘軍名將、曾擔任兩江總督兼通商大臣曾國荃的祠堂。曾國荃雖是湖南人,但由於其鎮壓太平天國有功,並死於南京任上,故光緒帝恩賜功臣專祠於南京九條巷。
曾公祠主體建築目前保存完好,據專家介紹,前牆為一座高十餘米的“八”字形雕花磚砌牌樓,廡殿頂,小瓦屋面,檐口下為磚雕鬥,牌樓中嵌竪額,原書曾公祠三字,已被磨去。牌樓前接有方形的水泥門廊,以二根愛奧尼亞風格的圓柱支撐,顯系民國時期加建,用作避雨遮日。
南京淪陷時期,漢奸常玉清又把曾公祠改成“同盟會會址”,又把祠堂的一部分建築改為殯儀館。解放後曾公祠用於南京鐘英中學校舍。提起鐘英中學,可是一所英傑輩出的名校,史學大家錢穆、建築學泰鬥吳良鏞、“濟公”扮演者游本昌、知名作家葉兆言均出自這所學校。
今天,曾公祠已作為市級文保單位得到較好地維修與保存,這裡仍是鐘英中學的校舍。只不過,日複一日前來上課的年輕人,與經過此處來來往往的行人,可否知道,在這條現代都市里尋常巷陌的深處,還有這如此不平凡的傳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