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十九大前體驗傳統文化 小小空竹故事多
http://www.CRNTT.com   2017-10-16 00:24:21


空竹博物館大門(中評社 束沐攝)
  中評社北京10月16日電(中評社報道組)從12日開始,十九大新聞中心組織了15條線路的採訪活動,讓中外記者近距離了解中國、了解中國共產黨。除了考察工廠企業、基層黨建、城市建設、名勝古跡之外,新聞中心還安排了一些輕鬆歡快的活動,讓遠道而來且全力以赴的中外記者們,不僅能夠體驗到原汁原味地傳統文化,也能在繁忙的採訪之餘獲得休閑喘息的機會。

  參觀北京空竹博物館,學習體驗兼具健身性與文藝性的抖空竹,便是這樣的一項行程。

  空竹博物館坐落於北京西城區廣內大街的廣寧公園,是配合公共便民休閑設施而新近建設的“微型社區博物館”。博物館規模雖不大,只有一個小小四合院的面積,但館內所展示的資料豐富翔實,道出了空竹(在我國其他地區也稱“扯鈴”、“抖嗡”等)的前世今生。這似乎也與“空竹雖小、但故事很多”的寓意相一致。

  空竹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考證,空竹最早是由漢族民間遊戲用具“陀螺”演變而來。明人劉侗、於奕正在《帝京景物略·春場》中,不僅記述了“楊柳兒活,抽陀螺。楊柳兒青,放空鐘”的童謠,還記述了空竹的製作方法及玩法。到了清代,參與抖空竹的人群不斷擴大,從兒童擴大到了王宮貴族、商人及普通民眾。因此,抖空竹至清代已廣為流傳,並一直持續到今天。

  引導記者們參觀博物館的是一位身著大紅色唐裝的北京大爺,中氣十足,紅光滿面。他不僅是講解員,也是一位空竹運動的愛好者與“行家”,他繪聲繪色地向記者介紹著館內所收藏的溥儀小時候在宮里玩兒過的空竹。簡單參觀過後,回到四合院中庭的記者們,發現這裡已經聚集了十餘位空竹“達人”,他們就是這個社區的居民,平日常常來此地切磋技藝,以“抖”會友。他們熱情地迎上來教記者們如何提線、如何發力、如何讓空竹轉起來。

  與此同時,空竹“高手”們也表演起了豐富多彩的空竹節目,有曾經上過奧運開幕式的“巨型空竹”,有把空竹控制在一根水平細繩上旋轉前進的“走鋼絲”表演,也有將空竹頂在頭上旋轉的花式技巧。目不暇接的精彩展示,吸引中外記者頻頻拍照,也為這次冷雨寒風中的戶外採訪,增添了濃濃暖暖的人情味。

  (中評社報道組成員:束沐 林艶 郭至君 徐夢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