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26日電/大華網路報今天刊登原海基會經貿處處長鄧岱賢的文章說,中國國民黨即將在3月7日舉行主席補選,目前兩位候選人江啟臣與郝龍斌皆一時俊彥,未來不論誰受黨員的支持而當選,相信都能團結全黨力量,帶領國民黨走出低潮,重新贏得人民的肯定與支持,成為台灣未來發展的關鍵力量。
影響台灣未來發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關鍵有三:第一為兩岸關係,其次為經濟發展,第三為民主政治。首先,就兩岸關係而言:民進黨自2016年執政迄今,三年多來的事實證明,台海關係不斷惡化,除了雙方交流受到衝擊,台灣各行各業商機受到影響外,兩岸也在國際場域較勁,導致我邦交國持續減少,也無法參加國際組織活動。
相較之下,在2008至2016年國民黨執政時期,在“中華民國”憲政架構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並在“九二共識”的政治互信基礎上,恢復海基、海協兩會制度性協商,曾經舉行過11次會談,簽署23項協議,為兩岸關係開創歷史上的最佳時刻。
兩岸關係良窳攸關台灣未來發展甚钜,國民黨有人才、有經驗、有論述、有制度,有絕對足夠的能力可以維繫兩岸關係的正向發展。因此,未來國民黨主席一定要帶領全黨,成為兩岸和平穩定、繁榮發展的關鍵力量。
其次,就經濟發展而言:在面對全球化、區域經濟整合與兩岸經貿關係密切的外在大環境下,衡量台灣的各項經濟條件,除了仰仗自身新創投資的實力外,還必須推動經濟國際化與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才能迎向全世界,為台灣經濟未來發展尋找最佳出路。
在經濟國際化方面,台灣目前重要的事就是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s, RCEP)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s, CPTPP),融入區域經濟整合,避免經濟被邊緣化與空洞化的危機。
在兩岸經貿方面,目前大陸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第一大進口地區與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地,同時也是台商對外投資與國人外出旅遊最多的地區,2018年台灣對大陸順差就有1,289.5億美元之多。未來台灣必須維持兩岸經貿往來的暢旺,才能持續為經濟發展注入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