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兩岸,誰在渴求戰爭?誰在挑起戰爭?誰最樂見戰爭?經過近一段時間的緊張局勢和輿論紛爭,相信越來越多的台灣民眾能夠看清,不僅“有形的戰爭”會讓同胞生靈塗炭,讓幾十年奮鬥而來的幸福生活毀於一旦,“無形的戰爭”即那些挑動仇恨、敵對的極端民粹言行,也會嚴重破壞同胞感情,讓多年來兩岸交流的成果得而復失。令人欣慰的是,島內不少有識之士頂住壓力,不斷發出“反戰爭、求和平、要交流”的聲音,反映出台灣民眾對兩岸關係最樸實、最真切的訴求。
其次,“共御外侮”對今天的兩岸關係仍然具有現實意義,也應該成為團結兩岸同胞、各黨派的一面旗幟。電影《八佰》中,無論是最初不敢開槍的“逃兵”,還是租界內事不關己的市民,都逐漸被國軍英勇行為所感染,最終實現了“中國人認同”的再啟蒙、再動員,進而匯入全民族抗戰的浩蕩洪流之中。而這個過程,也是中華民族通過十四年對日鬥爭、八年全面抗戰,逐漸形成現代民族國家意識的縮影。
實事求是地說,台灣1975年版的《八百壯士》,雖然出於國民黨當局的意識形態和政治宣傳目的,但在當時背景下,也具有不畏美日等外部勢力干預,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正面意涵。巧合的是,大陸版《八佰》上映的時間節點,同樣正值世界進入百年不遇大變局,中華民族復興正面臨日益複雜的外部環境考驗。而近期美國對台海的粗暴干涉、對兩岸關係的插手和干擾,就是當前尖銳複雜外部環境的突出體現。
一段時間以來,島內出現了所謂“親中”還是“親美”的議論。兩岸就是一家人,政治上的分歧和歷史形成的心結,完全可以用時間和智慧一起商量、努力化解,但外部勢力出於一己之私在兩岸之間的挑撥、誘導和分化,只有在更高的歷史站位才能看得清、辨得明。兩岸一家親的和平紅利,必將帶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和榮景,而外部勢力的蠅頭小利,背後必然隱藏著陰謀和“大棒”。因此,“一致對外”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中華民族在經受歷史洗禮與戰火淬煉後得出的寶貴真知。
珍惜和平、共御外侮,是兩岸中國人應該堅持和守護的共同價值。歷史教導我們,民族大義之前,政治分歧、歷史恩怨和利益矛盾,都可以放在一邊。台灣的《八百壯士》和大陸的《八佰》均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氣神。正如台軍將領的一句名言“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隊”,若台灣同胞守住共同價值、共擔民族大義,“中華民國派”難道不也是“中華民族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