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校長陳卓禧答記者問(中評社 張爽攝) |
中評社北京3月14日電(中評社報道組)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專業進修學校校長陳卓禧昨天走上設在人民大會堂東廳的“委員通道”,在如何消除香港年輕人對內地的疏離感,讓兩地年輕人增進情感、加強溝通方面,陳卓禧說,香港年輕人有外人的感覺,是因為他們沒有親身體驗,而現在大灣區的建設正好創造了一個機會,隨著粵港澳大灣區高鐵的開通和港珠澳大橋的通車,香港的年輕人就像去旺角、銅鑼灣一樣去廣州荔灣、深圳的福田逛街,去吃,去玩,去看。
陳卓禧有“護國歌校長”之稱。2016年11月26日,香港專業進修學校的畢業典禮上,“香港眾志”副主席黎汶洛等人藉機搞事,趁奏國歌及上台鞠躬時舉起反對釋法標語。陳卓禧直斥他們的行徑是“侮辱國歌”,對其行為感到痛心及難過,更反問學生若外游時遇戰亂天災,誰會去救助你們?
對香港年輕人了解頗深的陳卓禧說,香港跟內地只有一河之隔,但在一部分年輕人的心裡距離比較遙遠,有外人的感覺。這是因為他們沒有親身體驗,聽了一些有關內地的負面的報道,就以為大陸的全部,就產生了這樣的感覺,而現在大灣區的建設正好創造了一個機會。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高鐵的開通和港珠澳大橋的通車,以及其他配套的便捷措施,香港與內地的關係更緊密了。香港的年輕人就像去旺角、銅鑼灣一樣去廣州荔灣、深圳的福田逛街,去吃,去玩,去看。”陳卓禧說。
陳卓禧認為,香港青年還可以在大灣區多交朋友,多聽故事。大灣區還可以變成香港青年發展多元化事業的平台,作為逐夢、圓夢的地方,他們可以在這裡大展拳腳。
陳卓禧舉了一個他親身經歷的例子:在前幾天港專還與太平洋咖啡簽約,針對香港青年在大灣區開展創業培訓計劃,“在簽約現場,聽了計劃的一位學生就說,我在香港沒有這個機會,而這個計劃激勵了他的夢想。”這個學生就想在大灣區開自己的咖啡店,然後打出品牌向全國發展。
陳卓禧表示,這些香港年輕人看到身邊的同輩有這樣的轉變和成功,很容易引起共鳴,就會模仿。只要通過大灣區更面地了解國家,香港的年輕人就不會再把自己當成外人了。
(中評社報道組:張爽 林艶 徐夢溪 張心怡 後援記者:李娜 實習記者:毛成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