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9日電(記者 郭至君編譯)中美在新冠疫情之下的多面角力讓兩國不少輿論都對中美關係的未來發展表示憂心,日前,美國“國家利益中心”高級研究員保羅•希爾(Paul Heer)在《國家利益》網站上撰文,表示現在就斷言新冠病毒爆發的大流行病危機將對中美關係產生何種影響還為時過早。他說,儘管有幾個指標顯示,隨著雙方相互指責,並在全球應對中爭奪信譽和影響力,兩國關係將加速惡化。但這場危機也凸顯了北京和華盛頓聯手對抗病毒的機會和需要,從而為加強雙邊合作和建立互信開辟了道路。
文章指出,回想一下中美關係在2020年伊始,病毒剛剛從武漢爆發的時候,那時候華盛頓和北京在幾個地緣政治趨勢的推動下已陷入下行螺旋。首先,“中國的崛起”和美國的相對衰落——尤其是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這促使北京方面發揮其物質優勢,努力擴大其全球影響力,而華盛頓方面則開始同時應對國內功能失調和其國際影響力出現的限制。其次是假定——主要是由於冷戰的包袱——這種分歧反映並且加強了雙方存在主義意識形態的競爭。第三是過去三年來雙邊緊張局勢的升級,這是由貿易戰和美國對中國擴大經濟、外交、軍事部署和影響力行動的日益關注造成的。
從前三個因素衍生出的第四個因素是,北京和華盛頓都有故意曲解和歪曲對方戰略意圖的傾向。中國方面到處都能看到美國遏制中國和鼓吹政權更迭的證據。美方同樣認為中國的行動暴露了其對全球霸權的追求,並將中國在國際上的所有競爭行為等同於其中的一部分,即掠奪性的、惡意的或“違反規則的”行為。所有這些都讓雙方更難真正理解對方的觀點,或承認對方的觀點是正確的。這也使雙方更容易將自己造成的問題歸咎於對方。
面對新冠病毒,北京和華盛頓的早期反應不出所料地反映了這些既存的趨勢,即戰略上的不信任、誤解和競爭——由於相互敵視和相互指責,這些趨勢越來越明顯。這一點在兩個方面表現得最為明顯:關於病毒起源的相互矛盾的說法,以及關於哪個國家正在更有效地抗擊這種病毒的相互矛盾的說法。
關於新冠病毒來源的各種陰謀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名中國外交官散布的,他提出病毒可能是在2019年10月由來參加世界軍事運動會的美軍人員引入武漢的,而一名美國參議員(還有其他一些人)提出,該病毒起源於武漢的一個生物武器實驗室。無論如何,儘管雙方在修辭上都對這些指控有所退讓,他們還是表現出了潛在的雙邊敵意和不信任,並準備將病毒的影響歸咎於對方。
事實是,雙方在病毒傳播的最初階段都處理不當——由於缺乏準備、對正在發生的事情缺乏真正的了解、逃避一場令人生畏的危機所承擔的責任以及不願實施所需的嚴厲措施。而且,這個問題在雙方都被政治化了,儘管方式截然不同。中國在疫情爆發的早期在透明度上有所隱瞞而美國政府則遲遲不承認新冠病毒的嚴重性,理由是他的政治對手為了削弱他的連任前景而有所誇大,這將給兩國政府帶來麻煩。
可以預見且準確的是,美國的許多評論都在強調中國方面努力遏制病毒在中國境內傳播方面的明顯成功並把這種成功描繪成世界其他國家應該效仿的榜樣,從而證明中國的發展和治理模式的優越性。但這恰恰觸碰到了美國的“憤怒點”,美方認為,中國的外交政策旨在輸出其模式,作為詆毀美國體系並最終取代美國全球領導地位的戰略的一部分。因此,華盛頓加快了自己的公共外交活動,以破壞北京的模式,強調其在病毒傳播中的罪責,並從情感和理智方面爭取其他需要援助以應對危機的國家的支持。中國還在加快並擴大向有需要的國家提供醫療用品和專業技術。因此,當疫情危機過去後,中國的國際聲譽很可能會比大流行病之前更加正面,即使這種聲譽仍不及華盛頓。
但與病毒爆發前一樣,在經歷了疫情之後,我們不要誇大或歪曲中國在這方面的戰略雄心,這是很重要的。儘管中國正在尋求擴大其相對於——甚至以美國為代價——的國際影響力,但它並不是在尋求征服美國或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霸主。中國的目標更加有限和務實,因為中國領導人認識到,即使全球霸權能夠實現(他們對此表示適當的懷疑)也將是不可持續的,而且更多的是一種負擔,而不是一種恩惠。相反,中國正在尋求使其治理和發展模式在國際上合法化,以便與其他模式和平共處,增加中國在制定全球治理規則方面的分量。此外,北京方面希望確保一個和平的外部環境,讓中國本身能夠直面其無數艱巨的國內要務,新冠疫情為中國提供了一個推進所有這些目標的機會。
不必相信中國正在試圖削弱美國,企圖統治世界,但這仍然反映了美中兩國體制之間普遍存在的戰略競爭。作為回應,美國需要做的是在新冠病毒爆發之前就已經明確的事情:回到國際舞台上,為自己的治理和發展模式得分。不幸的是,病毒本身的影響使這一點變得更加困難。在這方面,中國已經走在了前面,而美國已經受到了新冠病毒的重創,其破壞性影響仍在接近頂峰,而正是該系統的一些漏洞阻礙了美國對該病毒的反應。美國現在是眾多需要中國援助的國家之一。
美國人對這些情況的本能反應是,批評中國的機會主義和於事無補(ambulance-chasing),並採取措施反擊中國的說法,提高華盛頓自己對國際社會應對新冠病毒的貢獻。從積極的方面來看,這可以調動美國人的競爭精神和人道主義本能,因為這個國家同時面臨著病毒本身的挑戰,另一方面,美國的一些反應可能適得其反,比如要求中國為病毒的傳播而支付賠款,從而加劇了相互指責,並以該病毒為另一個理由來脫鈎美國和中國的經濟,特別是消除美國對中國醫療出口的依賴,這樣的提議將是徒勞的,或者是有問題的。
更重要的是,美國對中國當前行動的任何反擊都不應阻止中國和美國利用疫情危機作為阻止兩國關係螺旋式下降的工具的機會——實際上也是當務之急。如果病毒已經讓美中關係更加艱難,它其實也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讓我們拋開分歧,認識到共同朝著共同目標努力的當前和長期利益。上周中美兩國的一些傑出的學者寫公開信呼籲各自的政府一起開會應對新冠病毒的挑戰,並合作加速努力研製一種疫苗減輕其影響,並最終擊敗這個全人類共同的敵人。
新冠疫情並沒有改變美中戰略關係的基本原則。地緣政治、互不信任和系統性競爭一直在推動兩國走向對抗和相互指責。此外,雙方都在努力加強他們的立場,但這種趨勢並非不可阻擋。北京和華盛頓仍然可以採取行動緩和緊張局勢,並開辟一條通往和解與和平共處的道路。然而,這將要求雙方更準確地理解彼此的觀點和抱負,認識到他們共有的全球利益,並接受相互依存的現實。
美中關係將不可避免地包含競爭與合作,現在是擴大合作渠道的時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