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7日電/據新華網報道,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塞西莉亞·勞斯6日表示,近期美國通脹上升主要是由新冠疫情引發的供應鏈中斷和經濟重啟後消費需求激增造成,一旦供需趨於平衡通脹將會回落。
勞斯當天在白宮網站發布的博客文章中對二戰後美國6輪通脹周期的成因進行了比較分析。這6輪通脹期間以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衡量的通脹率都曾達到5%以上。
勞斯指出,美國最近3輪通脹(1973-1982年、1989-1991年和2008年)很大程度上都是受油價飈升影響,但當前美國物價上漲並非主要由油價驅動,而且美國已成為淨石油出口國,油價對美國經濟的影響與過去不同。
勞斯表示,1969-1971年的通脹是因為當時美國經濟以接近5%的增速持續增長了5年,與當下情形也不一樣。1950-1951年的通脹發生在朝鮮戰爭期間,當時一些消費品生產企業轉而生產軍用物資,民眾因擔心供應短缺而搶購商品。眼下美國民眾並未囤積商品,也不存在推動減少消費品生產的顯著因素。
勞斯認為,1946-1948年的通脹與當前通脹成因最為相似,當時通脹上升是受到二戰結束後需求釋放和供應短缺影響。不過,兩者也存在顯著區別:二戰期間美國實行了價格管制,1946年取消價格管制後物價飈升,而疫情期間未實行價格管制。
勞斯表示,目前美國長期通脹預期仍相對穩定,一旦供應鏈完全恢復,被壓抑的消費需求趨於平穩,本輪通脹也會迅速回落。
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美國CPI同比增長5%,創2008年8月以來最大同比增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