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銀香港經濟與政策研究主管、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榮譽院士王春新(中評社 沈而忱攝) |
中評社香港7月14日電(中評報道組)中銀香港經濟與政策研究主管、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榮譽院士王春新日前出席“中評大咖講書”第二期學習活動時指出,隨著東亞半球的快速發展,香港的金融未來有五大發展方向,包括亞洲最重要的資本市場、人民幣的離岸市場、財富管理中心、綠色金融中心、“一帶一路”的投融資平台。這五大金融市場將成為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支柱。
王春新對香港金融的未來充滿信心。一方面是因為香港的金融有特色跟內在優勢;另一方面是因為整個東亞地區,特別是內地的發展非常快,需要金融支援。
王春新表示,東升西降這個趨勢確實是存在的,但是東亞半球的發展相信會更為亮眼。東亞16個經濟體,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時候,只占到全球經濟的20%,但在去年占到了30%。12年間東亞經濟比重在全球提高了10個百分點,速度驚人。2008年歐洲和美國的經濟占了全球一半,但金融海嘯後逐步衰退。2017年,東亞經濟總量超過北美地區,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區域,說明全球的經濟重心已經轉到東亞。王春新預測,2035年,東亞經濟比重會提高到全球的40%左右,到2050年提高到50%,全球經濟格局會出現一個徹底的轉變。
“金融一般跟著經濟走。”王春新舉例道,上世紀70年代,經濟全球化起步,歐美企業大量在亞洲投資,希望有個地方能為他們的企業提供服務,作為自由港和英國殖民地的香港脫穎而出。剛開埠的時候,香港的金融並不不自由,只是貿易自由、投資自由,直到1973年香港放開了外匯管制,1974年放開黃金管制,1978年放寬銀行管制,香港的金融才開始逐步發展。
王春新表示,隨著東亞半球的形成,上海和香港最有機會成為全球金融中心。上海的未來是中國的紐約,香港的未來是亞洲的倫敦,雙城共同為國家、為東亞地區、為“一帶一路”、為全球提供金融服務。在這個範圍之內,香港未來可以打造五大金融市場。
第一是亞洲最重要的資本市場。現在香港的股市排在全球第五,如果有更多的中概股從美國轉到香港,就能超過東京,變成全球第四,未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