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案對深化深港合作指明了切實可行的路徑。《前海方案》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就是對深港合作成果經驗的總結提升。這幾年,在各方努力推動下,深港合作已經邁出較大的步伐,一些重要項目初見成效,僅就醫療和教育領域而言,成績斐然。例如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實現深港電子病歷互認,並成為首家國際新藥准入指定試點醫院,包括院長在內的37名港籍醫生,已獲得深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頒發的正高級職稱證書。該醫院在匯集兩地醫院管理所長的基礎上,創新了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模式,是兩地合作辦醫的一大亮點。此外,在香港大學(深圳)等高校領域也有不俗成績。
第四,兩個方案貫穿的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精神,不僅應在前海落實,而且在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都應當貫徹。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和三個法律體系的特殊情況下,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制度差異是大灣區建設的最大優勢,同時也是最大難點,因此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過程中,中央和粵港澳各方都非常重視體制機制的創新,特別是《橫琴方案》提出健全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體制,這是跨境合作模式的重大創新性突破,更是意志制度框架下開展深度合作的上佳之選。我理解,共商就是相互尊重、集思廣益,兼顧各方關切,匯聚各方智慧,對合作的目標規劃和重大事項共同協商確定;共建就是對合作事項一旦作出決定,各方一起參與,一起處理,各施所長各盡所能,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和潛能;共管就是共享權力,共擔責任,對共同決定的事項明確分工,協同推進,確保落實;共享,就是收益共享,互利共贏,讓合作成果公平惠及各參與主體。
“在此我想提出一個問題,就是對深化粵港澳合作,特別是深港合作,香港準備的怎麼樣了?”徐澤提到,《前海方案》將前海合作區總面積擴容8倍,由14.92平方公里擴展到120.56平方公里。目前深圳已在深港交界,陸和海一帶形成了連片的深港合作平台。可以說,深圳已展開雙臂向香港敞開懷抱,要與香港充分對接,但陸和海相接的香港新界北地區似乎沒有多大動靜。眾所周知,香港的產業和城市建設南強北弱。這其中有地理條件的因素,更是歷史的、政治的原因所造成。在香港回歸祖國20多年後的今天,在國家正在走向強起來的今天,如果還有人希望香港與內地保持距離,想拉住歷史前進的車輪,甚至還想開歷史倒車,那就未免太可笑了。他亦強調,未來已經到來,香港特區政府和各界有識之士應當與廣大民眾一起同心鼎力,開創香港新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