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3日電/據文匯報評論,政府研究通關所用的“港版健康碼”已久,然而始終“雷聲大,雨點小”,遲遲沒有進展。香港和內地已無法正常通關20個月了,對香港的經濟、民生造成重大影響,探親、上學、經商等紛紛受阻,如此下去不是長久之計。目前恢復正常通關是香港的頭等大事,是百姓共同的願望,是民意所在,特區政府必須勇於擔當,有所作為,盡快推出讓內地認可的“港版健康碼”,爭取全面對接內地的抗疫機制,實現正常通關。
“港版健康碼”是通關的必要前提,想通關回內地,自然要按照內地的規則辦事,健康碼加入自動追蹤功能,這無可厚非。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亦表示,“滿足對方的入境要求是常識。”健康碼作為通關的工具,目的就是為了追蹤並切斷感染源,以此保障整個社會的安全。最近內地出現了旅遊者感染群組,多虧了健康碼的大數據追蹤,得以及時將多個省份的相關個案一一找出,成功阻止疫情擴散。“港版健康碼”亦是同樣的道理,如果不能追蹤,僅僅採用“自行申報”的方式,那麼通關後誰來確保沒有謊報瞞報?疫情一旦大面積爆發,誰又來負責呢?社會上現有部分居心不良者利用“隱私”問題在“港版健康碼”上大做文章,試圖騎劫民意,阻擾通關。政府官員要明白,“港版健康碼”是為通關服務,是“自願選用”的原則,有需要回內地的市民們自然願意用,而擔心隱私問題的,不用、不回內地就好了,切不能因為某小部分人的反對,而剝奪大多數市民們恢復正常通關的利益和權利。
通關是商界的心聲,是港人的盼望。香港與內地因疫情而隔絕將近兩年,經濟民生嚴重受損,旅遊業更是完全停頓,許多市民失去工作,沒有收入。根據調查顯示,香港7月至9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4.5%,有學者預測,若兩地未能正常通關,失業率難有進一步下調的空間。內地是港商的主要投資地,如今無法通關,生意往來暫停,無法簽合同、談合作,經濟大大受損。許多零售業、批發業、飲食業的中小企業,更是燃燒儲備掙扎求存至今,苦苦等候恢復正常通關復甦行業。雖然政府已向民眾發放“消費券”,試圖重振經濟,但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現時可用的提振經濟措施已達到瓶頸,香港是外向型經濟體,靠本地市民來拉動香港經濟增長並不現實,只有通關,恢復與內地、澳門的往來,經濟才能有所起色。
支持通關民意彰彰明甚
特區政府在實現正常通關的路上擔任著重要角色,既然內地對於通關碼的要求很明確,香港在技術上亦沒有難度,那麼政府就應該“急市民之所急”,一步到位地推出符合內地要求的“港版健康碼”,切勿在這個關鍵問題上舉棋不定、討價還價,成為兩地健康碼體系對接的障礙。日前有團體調查顯示,逾96%受訪者希望盡快恢復正常通關,民意彰彰明甚。為了全體香港市民的利益,為了香港今後的發展,特區政府官員必須要轉變心態和思維,重視民意,真正將恢復正常通關作為香港的“頭等大事”來看待,切勿再瞻前顧後、猶疑不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