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盟研究所主任崔洪建(中評社 臧涵攝) |
中評社北京11月7日電(記者 臧涵)隨著英國脫歐,主要國家政府更迭,一體化進程該如何繼續推進?特朗普上台執政後,美國與歐洲日益疏遠,德國總理默克爾更是呼籲歐洲人“必須真正掌握自身命運”,不能依賴長期以來的美國盟友。這是否意味著,中歐關係將迎來新的戰略機遇期?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盟研究所主任崔洪建日前在2017鳳凰網“與世界對話”國際論壇上發表講話,解析了歐洲局勢的錯綜複雜性。他認為,歐洲局勢正由原先的“聚變”轉向“裂變”,並且這個狀態在未來仍將持續。中國在處理與歐洲關係時,應認清歐洲在世界舞台上所處的“第三方”的位置,促使中歐雙邊關係的發展呈現出“雙輪驅動”的模式——無論是在經貿,還是在地區安全和戰略政治事務方面,共同為世界提供更多穩定的支柱。
崔洪建說,歐洲現在發生的一系列地緣政治的變化,實際上來源於兩點,一個是美國的戰略中心轉移。毫無疑問,美國的戰略中心轉移以後,歐盟掌控自身安全的能力下降,其中包括應對俄羅斯的能力以及應對周邊和中東地區的挑戰的能力的下降所導致的接二連三出現的恐怖主義威脅的問題等。
他表示,中方不擔心一個團結強大的歐洲,我們擔心的是分裂、衰落的歐洲。我們也不擔心一個自信、有雄心的歐洲,我們擔心的是由於失去了自信,亂了方寸而滑向機會主義的歐洲。希望我們的合作和發展,是實現一種互利互惠的平衡,我們更不希望我們眼里最好的時代,變成歐洲人眼里最壞的時代。
以下發言內容摘編:
如今,歐洲的局勢可以用“錯綜複雜”四個字來概括,我在這裡想闡述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我們如何看待現在的歐洲,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歐洲局勢。
從2003年以後,歐洲經歷了發展擴大,成為了現在的歐盟。歐盟也認為自己成為了一個很重要的國際行為體。從2003年到2009年,歐洲發生了“聚變”,即通過聚合產生了巨大的能量釋放、一躍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經濟體。
但從2009年到現在,歐盟經歷的過程卻是“裂變”。在西方陣營里,歐洲和美國之間的相互的矛盾上升,不僅出現了利益上的糾葛,還出現了觀念上的分歧。在地區層面,俄羅斯重新挑戰歐盟在歐洲大陸的強勢地位。在歐盟內部,隨著英國的離開,經歷了新的裂變,歐洲的一體化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在地方層面,通過今日的加泰羅尼亞以及昔日的英格蘭可以看出,今後一段時期主導歐洲格局的仍將是“裂變”的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