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教授趙可金(中評社 李娜攝) |
陳雪飛認為公共外交需要“PPP”模式,即政府機構和私人非營利組織之間為達成具體的目標而進行的協調,因為可能相對國家新媒體來說,非國家新媒體更有可信性,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非政府類機構在做一些公共外交的活動時可能更專業,此外,智庫對於公共外交的發展也很重要。陳雪飛表示,如果“PPP”模式在公共外交領域發揮作用的話,政府思維要轉變,真的可以放下身段放手去做;二是對智庫等非政府機構來說,融合進來要有自己的自然優勢,然後政府才能夠需要你。
北京外國語大學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副主任周鑫宇表示,公共外交的能力體系有兩個特點,個人能力和機構能力和國家的外交能力是不一樣的,一是有層次性、有分類的;二是需要有點通用性,從個人層面來說,一個正式的政府外交官的公共能力和一個媒體記者的公共外交能力是不一樣的,但應該去尋找作為個人從公共外交出發都應該有的要維護國家形象的公共外交能力。
對此,周鑫宇認為,在這兩個特點基礎之上,對於個人來說,一是需要培養世界觀,從事公共外交的人在開展公共外交活動之前在世界觀或者認同上應該進行統一培養,比如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識、對國際溝通應持有樂觀的看法,要具備國家意識和民族自豪感,對排外思想要疏遠一些等;第二個是溝通能力,能夠敏感的覺察到其他國家的文化,理解不同的文化,也熟悉文化的表達形式,還要能夠深入到價值觀的深處尋求文化共性,對不同的文化有包容態度,從而處理在國際交往中存在的國際衝突問題;三是語言與話語,在強調更好的熟悉和掌握國際通用的語言的同時,還要注意到差距更多的是話語問題,即講故事、或講道理、講數據的問題,總而言之它是能夠說服、能夠共情。對於專業共性能力,任何機構都應在這個功能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從而才能有世界交往的基礎,二是在專業基礎之上的國際發展,通過國際交往,在經驗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三是國際傳播能力。
關於國家層面的公共外交,周鑫宇認為,第一種能力是外交政策的協調能力,實際上國家的外交政策直接影響到外國社會利益,好的外交政策是好的公共外交的基礎。第二個是持久發展能力,一個國家最好呈現出持續發展、國力上升的態勢,練好內功是公共外交的基礎;第三是國家的文化能力,如何把國家文化整合起來傳播出去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