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明見。(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6月24日電/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疫苗接種後死亡案件新增34件,台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高明見昨天在《中時新聞網》發表評論表示,這些人的死因是否與接種疫苗直接相關,仍有待釐清與分析。無奈的是,疫情指揮中心只剩下報數的功能,對於這些猝死的案例,指揮中心沒有分析與公布確實的死因,缺乏透明施政的效果,也讓未接種疫苗的民眾一頭霧水,不知道是否要去接種疫苗。
高明見指出,與其讓這些平白無辜死去的生命數一再增加,民眾徒增要不要打疫苗或者要打哪個品牌疫苗的疑慮,指揮中心應有一套科學與醫學上的說理,每日釐清這些打疫苗後猝死的案例死因,並加以公布其身體監測數值與死因的關係,讓民眾安心接種並養成監測自我健康的各項數據習慣,以常保安康。
以下為高明見評論全文:
最近接種AZ疫苗死亡通報數逐漸增加,截至6月22日止,全台傳出122人接種AZ疫苗後猝死,但這些人的死因是否與接種疫苗直接相關,仍有待釐清與分析。無奈的是,疫情指揮中心只剩下報數的功能,對於這些猝死的案例,指揮中心沒有分析與公布確實的死因,缺乏透明施政的效果,也讓未接種疫苗的民眾一頭霧水,不知道是否要去接種疫苗。
指揮中心除了以國外的背景值相以比較外,對於這些人的死因,往往以有慢性病或年老衰弱體質的因素加以解釋;但缺少科學或醫學上的即時驗證,讓人霧裡看花。也由於指揮中心防疫政策的不透明,時間一久,易使得坊間市井小民以訛傳訛,說什麼AZ疫苗容易猝死,不如等待莫德納或其他疫苗會更好,反讓原有疫苗接種的成效往後遞延。
觀察有許多猝死者,多是在住院、洗腎、居家護理或有中風等重大風險患者,他們的死因不是因為疫苗引起的嚴重過敏反應而快速致命,而是可能因為本來就面臨健康的高風險因子,雖有可能外表好像健康的樣子,但存在隨時發作致命的危險;在接種疫苗後,卻發生猝死情況。很可惜的是,在打完疫苗後,缺乏一套自我監測身體各種指數的機制,讓這些猝死者,絲毫沒有挽救的機會或是重新再來的可能性。一般坊間的呼籲,往往只說,打完疫苗要多喝水等,卻很少有醫師在此建議,應多注意接種後的身體各項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