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宏仁。(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中9月14日電(記者 方敬為)中美領袖通話後,傳出美方考慮將“台北駐美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成功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王宏仁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中美領袖通話照理說,雙方有意降低緊張情勢,但卻同時傳出敏感的台灣駐處更名風聲,他認為有三可能,一是美國藉此測試中國底線、二是中美領袖通話後的某種利益交換、三則是單純的消息走漏。
王宏仁,台灣大學政治系學士、英國女皇大學國際政治碩士、美國丹佛大學國際事務與安全碩士、德國杜賓根大學政治學博士。曾在德國全球與區域研究中心(GIGA,漢堡)擔任訪問研究員。學術專長為國際關係理論、非西方理論建構之挑戰、亞太安全、全球治理與國際秩序、兩岸關係、中國外交政策等。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日上午應約與美國總統拜登熱線,隨後英國《金融時報》便披露,台“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與“外交部長”吳釗燮低調赴美開會,並傳出美國認真考慮將台駐美機構更名為“台灣代表處”。中美領導人釋出緩和訊號之際,又出現牽動敏感神經的台灣議題,引發關注。
王宏仁向中評社分析,台駐美機構更名傳聞剛好發生在中美領袖通話之後,實在是“過度巧合”,他個人認為,消息此時傳出,或有程度上的戰略考量,主要有三個可能。
首先是,美方刻意藉此探測中方的反應及底線,達到兩手策略的目的。王宏仁表示,拜登政府雖然目前因為阿富汗撤軍的負面效應,需要中國在某些層面提供協助,尋求雙方合作的契機,可是另一方面,美國把中國視為競爭對象仍然是主要結構,美方展現與中合作的同時也要維持對抗形勢。
王宏仁指出,尤其是美國面對阿富汗撤軍事件所導致的盟友不信任感升溫,更需要在某些議題上有所發揮,強化盟友的信心,而在台灣議題做文章,正好是對外展現美國重視民主同盟陣線的槓桿,白宮藉此向盟友釋出訊號,美中雖然可能合作,但美國制衡中國的態度不變、對夥伴的支持也不變。美國也是在藉此向中國打出台灣牌,觀察中方的反應,同時示意北京,美國手上握有對抗中國的籌碼。
其次是,台駐處的更名,或許是中美領袖通話後的某種利益交換。王宏仁說明,因為外界不知道拜、習通話到底談了什麼內容?如果中美領袖在通話中有達成某種利益交換,雙方熱線之後馬上傳出台灣駐美機構名更改的消息,這個或許就是交換項目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