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廷輝接受中評社訪問。(中評社 黃筱筠攝) |
中評社台北3月12日電(記者 黃筱筠)面對俄烏開戰,蔡政府最近也推出“最強教召”,除了從7天調整為14天,更加強各項科目訓練。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秘書長林廷輝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這是“國防部”刻意“展現”給大家看,還找剛退伍的人回來教召。教召是有必要,因為現在常備部隊不夠,常備軍約16萬至20萬,要抵抗中共入侵至少要40萬常備軍,後備部隊要整備10萬至20萬人,才能強化常備部隊不足。
林廷輝為台灣大學政治學博士,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海基會顧問,曾任遠景基金會副執行長、“國家安全會議”助理研究員、“中央警察大學”與世新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專長為亞太區域研究、國際法、海洋法、東海與南海研究等。
目前討論延長役期,是否能趁著俄烏戰爭氛圍,在蔡英文任達成役期延長的政策調整?林廷輝認為,現在氛圍還不足以順利延長役期,有人會有危機意識,但還是有人事不關己。“可能要真的等到在台灣發生局部的戰爭,才會讓民眾真的有警覺”,但那時候就來不及了。烏克蘭當時就是發生這個問題,俄烏之間緊張時,大家還認為不會開戰,連烏克蘭都這麼認為。因此,就算面對俄烏開戰,台灣民眾還是不覺得要延長役期。
林廷輝指出,至於後備部隊是美國希望更加著墨的地方,就像是美國的國民兵。“後備動員這一部分,若沒訓練就上戰場,等同於砲灰”,這是美國最擔心的部分。
至於是否要全民皆兵?他認為,不管男女、年紀等,都要有基本知識,至少要會使用槍枝,要落實軍訓課的內容,所有人在高中以上要知道如何使用槍枝,這最基本,是為了要自保,不是要打敵人,不要只是會做汽油彈。最根本、基本的東西要訓練,落實高中軍訓教育,要從烏克蘭經驗學到,至少敵人進來要會保護自己,並且強化“國防”意識,避免搞不清楚敵人是誰。
目前積極討論的延長義務役議題,林廷輝也說,現在義務役4個月訓練不了什麼,應該要配合未來電子化、資訊化的戰場訓連,不是去拔草就好,未來戰爭是資訊化。過去義務役被垢病就是訓練的內容,服兵役都是在做一些不必要。
役期應要延長多久比較適合?林廷輝說,根據伊拉克戰爭經驗,役期至少要6個月,才能熟悉武器,幾個月不是重點,但不能只有4個月這麼短,報到一下大家認識就結束了。役期時間可以依照兵種、貢獻不同而也不同的役期長度,像是學習操作電子干擾技術等,就可能不需要這麼長時間,但確實非常重要的一項軍事專業。延長兵役不能讓大家去當工讀生,不能去做雜事,義務役要跟社會現實作結合,也可以依照兵種、貢獻給不同薪水獎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