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記者會。(中評社 倪鴻祥攝) |
中評社台北5月30日電(記者 倪鴻祥)現代建築學會、景觀學會與都市設計學會三大學會下午共同舉行“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記者會,徵求全民參與競賽。台“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中正紀念堂是全民的事情,不是某一個黨、某一個派自己的決定,希望大家共同決定。至於蔣介石銅像、堂體如何處理都不設限,自由發揮想像創意,“文化部”預訂2023年5月後會提具體方案。
“促轉會”今天任滿解散,中正紀念堂園區的去留交“文化部”決定。“文化部”補助三個學會舉行競圖比賽,向全台社會大眾徵求紀念堂園區未來轉型方案。
“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中正紀念堂是很多人都非常關心的公共場域,社會上的意見也非常多。這次發起競圖有二個意義,一是三個團體都是持開放態度、不設任何前提,例如蔣介石銅像如何處理?紀念堂堂體如何處理全都不設限。
李永得說,二是過去雖有很多社會溝通,但都只有概念、文字的交換,沒有具體意象或東西可以溝通,這次會以具體的、可能是動畫、也可能是模型來告訴大家未來的規劃是什麼。
李永得舉例,很多建言說要改為民主紀念館,也有人認為要改成“國會”,但到底要怎麼做?這全都開放、可以具體圖象呈現,這能達到非常具體且有效的社會公眾真正的參與,即便民眾沒有參賽,也可以在作品呈現後表達意見。
李永得表示,他贊成中正紀念堂是全民的事情,不是某一個黨、某一個派自己的決定,希透過社會參與,公眾溝通,大家共同來決定,這不是“文化部”推責任,而是非常重要的過程,最後優勝作品也不代表最後的解決方案,但相信會成為未來最終解決方案的概念之一,而未來最終解決方案“文化部”會承擔,大概一年後、明年5月後會提具體方案。
競圖比賽須涵蓋三個設計議題,一是使用營運的轉變。就是應針對中正紀念園區提出新的空間機能、豐富下世代城市生活水準與“國家”的價值,去除威權、回應歷史、調合城市的需要、思考公共性、為這塊基地注入新的服務與功能。
二是空間場域之更動。考量基地的區位特殊性及首都城市文化策略的前瞻性,提案需針對中正紀念堂園區的空間形式與空間性格,提出可具體闡述使用機能與意義的構想,在探究具體建築樣式與空間關係時,同時需考量公共空間與市民社會之間的互動,基地周邊社區及生態環境相連結的都市紋理。
三是意義詮釋上的新生。提案必須聚焦中正紀念堂園區的歷史脈絡,運用實質的空間論述,實踐當代民主自由的價值、滿足市民殊異多元的生活期待,使轉型的概念得以立足當代又能充份自信地走向未來。
預計分為學生組與社會組,7月1日發布競圖規格與公告,11月10日初選交件截止日,12月1日公布初選入圍者,2023年2月15日決選交件截止、3月10日公布決選獲獎者。兩組初選各有15組,每組獎金15萬,進入決選再各取優勝5名,每組獎金30萬,所有入圍及優勝作品4月7日至6月30日對外展出,民眾至6月30日以前可表達意見。
此外,主辦單位提前公布兩階段評審成員,由前“交通部長”賀陳旦擔任評審團主席,第一階段評審10人、第二階段7至9人,因為其中兩位國際評審尚在邀約,主辦單位希望藉此以昭公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