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翁履中。(節取自“台灣海峽法律地位爭端及政軍風險”線上座談會) |
翁履中認為,美國在印太區域的佈局正在積極調整成“CP值更高”的方向,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美國印太司令部在2030年到2035年於亞太地區的軍力部署會做出調整,主要目標是積極變成小而精、快速打擊的軍事部署,背後呈現的是美國希望投入盡可能少的資源,達到最好的效果,也就是美國希望亞太地區的盟友都能夠扮演軍事上的合作與助力。
翁履中表示,所以近期會聽到美國鼓勵台灣成為刺蝟,美國要用最小的成本、最機動的方式讓盟友都有自己的打擊能力,強化日本、韓國等盟友自衛化、機動化的軍事力量。他反問,美國為何要調整印太戰略部署?因為中美把數字拿到檯面上比較,歷年來資料都顯示中美差距在縮小,甚至這幾年的兵棋推演都讓美國越發感到壓力。
翁履中分析,美國要讓亞太地區盟國有自立自強的能力,一方面是要提高CP值,另一方面也擔心美國將來若被迫要涉入戰場時,盟友太弱的話,美國會深陷泥淖而沒辦法脫身。
翁履中說,中方對台海的態度,也從2017年遼寧艦通過台海時相對較溫和的態度,演變到2022年中方對“台海非國際水域”較為強硬的話語,凸顯兩岸關係並沒有朝和平方向。中國2022年發布《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代表北京當局現在針對台灣,或未來針對台海相關局勢的準備,也許在思考不同的對應策略,美國也在分析這樣的綱要是否參考俄羅斯的“特殊軍事行動”,這些行動看起來都不是非常和平的方向,台灣要特別小心。
翁履中指出,其實台灣並不是完全沒機會走在和平的道路上,問題是台灣到底有沒有思考手中有什麼籌碼,在中美台三方關係中,若台灣一昧想靠向北京或華府,都會失去打牌的機會,台積電確實讓台灣掌握關鍵技術與全球供應鏈的重要地位,但台灣政府有長遠的“國家級”戰略準備嗎?而不是只為1、2次的選舉,美、日、韓正在緊密合作,台積電若還只是企業單打獨鬥,台灣就會慢慢流失優勢。
翁履中認為,美國現在政治人物在外交上嘴巴可以說得很強勢,但行動上能拿出來的東西相對有限,我們要特別小心美國的印太戰略能夠落實多少,我們要全盤相信,還是非常謹慎小心看待這些安全承諾?是台灣現在面臨的很大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