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必榮強調,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雖然台美關係非常好,我們很高興,但是不是真的好?為了台美關係好,台灣需要付出什麼代價?這是我們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劉必榮認為,再加上美國官員常駐台灣的新聞若是成真,在國際政治上有個觀念叫“穿透”,也就是美國不只是援助台灣,也穿透到我們的立法、行政的過程之中,這些美國官員來台常駐,就是來看你的決策,這更是我們喪失了主體性的另外一個風險,會不會影響到政策的形成?若做的事情與美國人想的不一樣,美國下一步會怎麼做?
劉必榮指出,從武器到立法、行政,若屆時按此脈絡穿透到這種地步,真的是令人憂心。他舉例說,就像伊拉克要出現一位總理,必須是伊朗、美國都同意的人選,變成兩國共管的狀態,而這兩國又是衝突關係。台灣若有一天變成必須“大國同意”,或決策受到大國影響,對我們來說真是一個令人堪憂的結果。
中美在G20領袖峰會後,中美關係開始和緩,而美國通過《2023財政年度撥款法案》對台軍援,目的是什麼?
劉必榮表示,中美現在的基本態勢是“鬥而不破”,只是美國希望管理這樣的競爭關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明年初訪中就是要去管理中美的競爭關係,而《2023國防授權法案》中,軍援台灣只佔一點點的篇幅,並不是重頭戲,但這可以累積美國對中國大陸談判的籌碼,拜登簽不簽署法案?中間要怎麼給?到底真的給多少?這些都會成為中美之間談判的籌碼。
劉必榮說,美國提供台灣軍事融資,就是一個態度問題、政治上的意義,實質上不會對中國大陸造成威脅,但這樣的態度就變成中美之間談判的籌碼。他相信大陸也在對美國“聽其言、觀其行”,畢竟美國總統拜登講的話跟做的事都不太一樣,大陸也在看美國下一步會怎麼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