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系副教授張福昌。(中評社 鄭羿菲攝) |
中評社台北3月14日電(記者 鄭羿菲)中國斡旋伊朗與沙特阿拉伯大和解復交,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系副教授張福昌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這代表美國在中東地區霸權地位開始動搖。此時中國出手促成分別屬於什葉派、遜尼派領導國的伊朗與沙特建交,代表中國未來在中東地區的角色越來越凸顯、越來越積極。
張福昌說,與此同時,西方國家會希望中國在俄烏戰爭中擔任調停者的角色,但中國應會採消極態度,維持“隱形的調停者”的角色,不會積極出手,以免破壞與俄羅斯的關係。此舉除了與俄保持友好關係符合中國國家利益外,未來若台海發生衝突,聯合國表決涉台相關議案時,俄羅斯起碼能站在中國這邊。
張福昌認為,俄烏戰爭還看不到盡頭,現在烏克蘭最大的問題是缺彈藥,歐美西方國家的軍援並未到位,因此俄羅斯贏面很大,俄羅斯總統普京不可能輕易放手,特別是普京在2月22日宣佈暫時退出美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可說是宣示絕對要打贏俄烏戰爭,雖然中國、土耳其、德國、法國都希望俄烏戰爭趕快落幕,但無論誰出來主持,現階段都無望談判。
伊朗與沙特阿拉伯3月10日在中國斡旋下,宣布重建外交關係。
張福昌為德國科隆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客座教授、德國慕尼黑大學訪問學者、“中華國土安全研究協會”副秘書長、淡江大學歐洲聯盟研究中心執行長,現為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系副教授、歐洲研究所副教授。研究專長包括歐盟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歐盟政治制度、國際安全議題。
張福昌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以前中國對中東地區採行不干涉內政,此次斡旋伊朗、沙特阿拉伯建交,是中國正面對美國主導的中東地區挖牆角,沙特與美國的關係非常深厚,特別是沙特的國防安全完全依賴美國,且沙特出產的石油對美國來說相當重要,去年7月美國總統拜登親訪沙特,但未達成沙特增產石油的目標,就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霸權地位開始動搖的徵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