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榮大學土地開發與管理系榮譽講座教授、前台北縣農業局長蔡光榮。(中評社 鄭羿菲攝) |
柯文哲提出五大農業政策綱領,一、戰略農業,雖農業僅占台灣GDP的1.5%,但台灣要提防被封鎖、要風險管理,而面對極端氣候、地緣政治,要擬定“戰略糧食安全計劃”,將食安提升為“國安”層級,保障糧食安全,並因應天災頻生,運用科技、智慧化,打造“農業防災安全網”,建構完整的農漁村韌性環境。
柯文哲說,二、智慧農業,要建立三大數據庫,分別為ChatGPT農業資料庫、農業大數據資料庫、全台農地資料庫,耕種前去看大數據資料庫,若已知總產量過剩仍執意耕作,就減少補助,或遇風災時自負盈虧、不保證收購價。台灣有80萬公頃農地,但違法農舍、違規工廠一堆,這些資料庫要政府做,農業才能有效運作。
柯文哲指出,三、品牌農業,要以“聯合品牌”、“區域品牌”、“企業品牌”三大方向協助農民提升產值、進軍國際,大力推動“專業產業園區”,並強化農民組織,建立“區域品牌”共同運銷提高產值,並鼓勵企業契作,以“企業品牌”帶動整體產業升級。四、創生農村,透過在地文化故事,加值出“獨特的文創產品”,帶動地方創生。
柯文哲認為,五、農電共享,日本發展光電要求維持8成農業產值,甚至採用網柵式光電板,但台灣卻密密麻麻遮掉,一蓋下去寸草不生,應該檢討。他也主張,台灣應建立“農業碳匯平台”,透過碳盤查改變農村建築與種植模式,著重碳捕捉、碳中和,推動可增加碳捕捉或土壤固碳量的各式農業栽培模式,栽培高吸碳作物(如藻類)、“再生農業”、“友善草生栽培”等新農業模式,創新農業新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