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2日電/據新華社報道,以俄烏衝突、新冠疫情為代表的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威脅日趨複雜、困擾世界。在此變局下,維護中國國家安全極其重要。8年來,中國提出的總體國家安全觀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根本遵循。新華網特邀總體國家安全觀研究中心副秘書長傅小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中美關係研究中心秘書長滕建群,深度解讀美國視中國為“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的動機,以及中國如何統籌兼顧好開放、發展與安全的關係。
記者:近日,在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沒有出台的情況下,美國防部打破常規倉促發布《2022年國防戰略》,再度重申中國是美國“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對此,二位如何評價?
滕建群:這方面美國有一個傳統,這是從歷史沿革下來的,就是每時每刻必須找到一個對手和敵人,這樣才認為自己有安全感。比如二戰前後它找到了德國、日本。冷戰期間找到了前蘇聯。
現在來看,冷戰結束後至少前20年它沒有任何對手和敵人,但是它同樣找到了安全方面的領域,克林頓政府期間提出了四大安全挑戰。一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二是地區戰爭。三是經濟安全。四是中東歐地區,目的還是把這些國家納入它的勢力範圍,那時候就埋下了東擴的種子。所以美國的建國歷史並不長,但是在安全領域裡面是有一套套路,或者說有它的概念。現在來看,它就把這個矛頭,特別是特朗普政府期間,對准了中國和俄羅斯。
拜登政府現在也延續了特朗普政府期間把中國作為競爭對手的選擇,我覺得這跟它在安全領域的傳統有很大關係。它必須每時每刻找到一個對手,即使我們的發展不會威脅到它的生存與發展,它也必須要把中國作為一個對手。套路非常明顯,打著安全的旗號為某些利益集團提供服務和保障,這就是美國的安全,其實是一種非常虛偽的安全觀。
傅小強:美國現在把中國鎖定為它的“頭號戰略競爭對手”,會讓我們很深刻地思考這個問題。美國打擊對手無所不用其極,可以把發展問題武器化,把發展方面的具體安全問題作為打擊對手的戰略武器或者打擊對手的軟肋。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著眼於底線思維,在與美國鬥爭的過程當中要有一個打總體戰、要有一個統籌協調持久戰的思路。
記者:美國在安全方面很喜歡玩套路,最近它好像又是在玩套路,它搞了一個所謂“印太經濟框架”,想要“限制向中國出口所謂‘敏感’產品”,而且說“印太經濟框架”是“獨立於中國的安排”。雖然中國一直在擴大開放,但美國卻不斷在拉排華“小圈子”。在全球疫情持續肆虐、俄烏衝突影響地區和國際安全環境的背景下,中國應如何統籌兼顧好開放、發展與安全的關係?
傅小強:現在美國搞的“印太經濟框架”實際上還是針對中國的排華的“小圈子”,它有很大的一點是衝著“一帶一路”、RCEP這些合作框架來的。這裡面給我們提出一個什麼問題呢?就是說美國搞的這個“小圈子”的內容——“印太經濟框架”,主要是想搞基礎設施的標準、數字經濟的標準,包括數字上的互聯互通。它用它的優勢領域準備對抗我們的優勢領域,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