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登政府上台後,台海局勢頻頻緊張。 |
中評社╱題:拜登政府台海政策“兩面性”特徵解析 作者:信強(上海),復旦大學教授、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台灣研究中心主任
【摘要】美國拜登政府自上台執政以來,持續推行“以台制華”的政策,在政治、安全、經貿、外交、科技、文化、“國際空間”等領域著力加強美台合作與勾連,全面提升美台“實質性”關係,使得台海局勢頻頻陷入緊張,也令中美關係波折不斷。縱觀拜登政府對台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可以發現其一方面要利用打“台灣牌”來實現打壓中國發展、遏制中國崛起、維護美國全球霸權地位的戰略圖謀;另一方面則要防止台海局勢失控,更不想因此令美國被拖入一場災難性的中美衝突之中,從而導致拜登政府的台海政策呈現出明顯的“兩面性”特徵。
2022年10月,入主白宮將近兩年的拜登政府出台了《國家安全戰略》,宣稱中國是“唯一既有意圖,也越來越有能力重塑國際秩序的競爭對手”,并矢言要“利用國家力量的所有要素”實現“競勝”(out-compete)中國的戰略目標。〔1〕縱觀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可以發現其繼承了前任特朗普政府的戰略判斷,即當今世界已然進入“大國競爭時代”,并繼續將中國視為美國“全球領導地位”最大的挑戰和“威脅”。在此基礎上,拜登政府不斷揚言要“從實力地位出發”與中國展開“激烈的競爭”,力保美國全球霸權的長盛不衰。〔2〕在中美戰略博弈不斷升溫的背景下,拜登政府加大了打“台灣牌”的力度,持續推行“以台制華”的政策,以實現其打壓中國發展、遏制中國崛起的戰略圖謀。
一、拜登政府對台政策新動向
由於利用“台灣牌”牽制中國大陸,通過支持台灣當局長期保持台海分裂狀態,可謂是美國兩黨對華基本的政策共識之一,因此拜登政府上台執政後,雖然在一些涉台政策領域進行了一定的回調,在一些政策手段、方式、方法上有所收斂,但對台戰略基調卻并未發生重大的改變。尤為值得注意的是,較之於特朗普的莽撞冒失,拜登在對台政策的掌控和操作手法方面更加具有隱蔽性和破壞性,并使得美台關係出現一些新的發展動向。
首先,不斷加強美台軍事勾連。近年來隨著兩岸緊張關係的持續升溫,美國日益擔心台海會爆發軍事衝突,因此極力要通過提升美台軍事安全合作,來為“拒統謀獨”的民進黨當局保駕護航。例如2021年4月,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便公開聲稱美國將根據“與台灣關係法”和“六項保證”的要求,落實所謂的對台“安全承諾”。10月7日,在被問及美國是否會采取軍事行動“協防台灣”時,沙利文公然表示美國“將會與我們的朋友站在一起”,并“現在就將采取行動以讓那一天(大陸對台動武)永遠不會到來”。〔3〕10月14日,美國白宮發言人珍·普薩基(Jen Psaki)公開宣稱:“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堅如磐石’,并且有助於海峽兩岸和台灣地區內的和平與穩定”,為此美國將根據“與台灣關係法”的規定,“繼續協助台灣,并且提供足够的自衛能力”,同時再度明確表示美國“反對任何對現狀單方面的改變”。〔4〕10月27日,拜登在出席東亞峰會(East Asia Summit)綫上會議時也聲稱,美國對中國在台灣海峽的“脅迫行為”(coercive actions)深感關切,并宣稱“這是對和平和穩定的威脅”,而美國的“對台承諾堅如磐石”。〔5〕2022年9月21日,拜登在第77屆聯合國大會演說中再度公然表示“美國尋求台海和平穩定”,并“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
時至今日,所謂“美對台承諾堅如磐石”儼然成為美國高層表述對台政策的統一口徑。而為了展示對台灣的“安全支持”,2021年8月4日,上台僅半年的拜登政府便宣布一項總額約7億5000萬美元的對台軍售案,包括40門M109A6自行榴彈炮、20輛M992A2系列野戰炮兵彈藥補給車、一套先進野戰炮兵戰術數據系統(AFATDS)等相關設備,并聲稱該項軍售有助於提升台灣安全,維持“區域政治穩定、軍事平衡與經濟進步”。2022年2月7日,美國又批准向台灣當局出售價值約1億美元的“愛國者”導彈防禦系統設備和服務,用於“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升級及“戰場監視項目”建設,以維持、改善台灣當局此前購買的“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對於此次軍售,美方則表示將有助於台灣當局維持導彈密度、確保空中作戰戰備能力,以持續協助台灣當局“維持足够的自我防衛能力”,嚇阻所謂“區域威脅”。隨後拜登政府對台軍售可謂進入“快車道”,其中僅在2022年12月一個月之內,便於6日和29日連續宣布兩項金額共計6億餘美元,包括“彈簧刀”無人機、空軍戰機零部件、陸軍布雷系統等武器裝備在內的軍售案,使得拜登政府對台軍售在短短兩年時間裡達到8次之多。
2021年3月25日,美台在華盛頓簽署“設立海巡工作小組備忘錄”,據此美台雙方未來將圍繞海上救難互助、海上漁業執法、海域水文情報交流和信息分享、美國教官赴台教學培訓及台方人員赴美國海警防衛學院受訓等方面開展合作。對此“美國在台協會”宣稱美方“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全球關切議題并做出貢獻,包括維護海上安全、建立能促進海上執法信息交換及國際合作網絡等”。〔6〕這不僅是拜登政府上台後美台簽署的第一項正式合作文件,更為重要的是,美國海岸警衛隊和台灣當局“海巡署”作為雙方的準軍事組織,該備忘錄的簽署標志著美台軍事與安全合作的進一步升級,也因此被台灣當局視為彰顯美台“夥伴關係的又一個里程碑”。此外,拜登政府還以所謂“州夥伴關係項目”(State Partnership Program)的名義,推動台軍與美國各州國民警衛隊開展合作,以便讓台灣得以參與美國主導的軍事交流乃至聯合演訓。2022年9月,台“全民防衛動員署”首次派員前往夏威夷國民警衛隊司令部觀摩演習,開啓了美台軍事交流合作的“新窗口”。
其次,持續提升美台政治互動和“夥伴關係”。為了凸顯美台所謂緊密的“夥伴關係”,拜登政府還不斷拉高美台互動層級,以“切香腸”的方式挑戰一個中國原則,藉以顯示美國對台灣當局的堅定支持。例如2021年1月20日,台灣當局“駐美代表”蕭美琴受美國“就職典禮國會聯合委員會”邀請,參加了拜登的總統就職儀式,這是自1979年以來台灣當局高官首次正式受邀。2月10日,美國務院亞太代理助理國務卿金聖(Sung Kim)與蕭美琴在國務院舉行會晤,并通過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局的官方社交媒體予以公布,同時鼓吹“台灣是民主領頭羊也是重要經濟、安全夥伴,美國正深化與台灣的關係”云云,這是拜登上任後蕭美琴首次獲准進入美國國務院。3月28日,美國駐帕勞大使約翰·亨尼西尼蘭(John Hennessey-Niland)隨帕勞總統訪台,成為自1979年以來首位公開訪問台灣的美國駐外大使。4月9日,拜登政府宣布修訂對台交往準則,繼續鬆綁美台交往限制,允許美國官員在聯邦政府大樓接待台官員,或前往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雙橡園參加非正式節日的活動。隨後又指派拜登密友、前參議員克里斯·多德(Chris Dodd)、前常務副國務卿理查德·阿米蒂奇(Richard Armitage)及詹姆斯·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等重量級人物訪台,凸顯美國對美台關係的“高度重視”。6月6日,參議員泰米·達克沃斯(Tammy Duckworth)、丹·蘇利文(Dan Sullivan)及克里斯·昆斯(Chris Coons)等搭乘C-17A“環球霸王”運輸機從韓國美軍基地直飛台北松山機場,宣布向台灣當局捐贈75萬劑疫苗協助抗疫。9月中上旬,台灣當局“海巡署長”周美伍首次受邀赴美參加美台“國安高層”戰略對話“蒙特雷會談”,與美國海岸警衛隊司令部高層進行對談,討論雙方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責任分屬,以及未來合作支援模式。10月13日,美國國務院官方推特賬號發布了主管經濟增長、能源和環境事務的副國務卿約瑟夫·費爾南德斯(Joseph Fernandez)與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在國務院會見蕭美琴的照片及推文,并再次宣稱美對台承諾“堅如磐石”,期待進一步深化美台關係。11月9日,以參議員約翰·柯寧(John Cornyn)為首的6名國會參衆兩院議員搭乘美國海軍C-40A行政專機,從菲律賓克拉克基地飛抵台北,在訪台期間不僅與蔡英文進行會晤,還首次獲准進入台灣當局防務部門,聽取“軍事威脅簡報”,討論如何根據“與台灣關係法”幫助台灣提升“自衛能力”。〔7〕11月25日,美國衆議院退伍軍人事務委員會主席高野(Mark Takano)率領一個由兩黨6名衆議員以及十餘名幕僚組成的代表團,乘坐美軍公務機抵達台灣,并在訪台期間前往台灣當局防務部門以及台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針對台軍軍力提升與改革進行意見交流。2022年3月1日,正值俄烏爆發大規模衝突之際,拜登特意派遣一個由美軍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邁克爾·馬倫(Michael Mullen)領銜的跨黨派代表團訪問台灣,其他隨行人員包括小布什政府時期的副國家安全顧問梅根·奧沙利文(Meghan O'Sullivan)、奧巴馬政府時期的國防部副部長米歇爾·弗盧努瓦(Michele Flournoy)等多名前高級國防和安全官員。在訪台期間,該代表團與蔡英文和台灣當局防務部門負責人邱國正會面,討論美台關係和區域安全,旨在展示美國兩黨對“美台夥伴關係”的持續堅定支持。〔8〕2022年8月,美國國會衆議長南希·佩洛西更是不顧中方的嚴正反對,執意竄訪台灣,令兩岸關係乃至中美關係陷入高度緊張。由上述可見,在拜登上台後美台高層政治互動層級顯著提升,不僅更趨頻密,且呈現出日益公開化的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