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英文。(“總統府”資料照) |
中評社台北3月1日電(記者 鄭羿菲)疫後兩岸交流在上海市台辦代表團2月18日至20日訪台後,似有春暖意味。台軍方預告將修訂《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要求地方政府配合造冊納管把16歲高中生也納入動員,引發民間高度不安。未來若備戰成為台灣主流非但無法安定社會民心,勢必也會影響兩岸氛圍。
台“國防部”預計修《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草案要求NCC應會同“文化部”訂定動員實施階段大眾傳播事業及從業人員管制辦法,要在“戰時”管制媒體、資通訊,引起媒體高度關注與社會質疑,以“民主”起家的民進黨,正逐漸走向“戒嚴時期”的角色,要以“動員”、“戰時”為由,要對媒體從業人員進行管制。
《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草案中更怵目驚心的爭議是把動員的對象瞄準到16歲的學生,雖然蔡政府稱《民防法》早有規範高中以上需編組防護團,沒有參戰的疑慮,但在緊急動員的帽子下,組織學生防護團與青年服勤大隊,會不會變成“娃娃兵戰鬥團”,誰都不敢掛保證,畢竟屆時所有的動作都是政府說了算,就像是戒嚴時期。
動員16歲學生的前例是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納粹德國與日本,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在法西斯狂熱下,將17歲的孩子送上戰場,而在德國投降前夕,動員年齡降到了16歲。
蔡英文在2022年底宣布兵役延長為1年,已經引起不少台灣家長擔憂戰爭,而如今蔡政府規劃修《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要造冊列管16歲的學生,是一心要往戰爭裡頭鑽,難怪會在連假期間引起民間輿論沸騰。“備戰才能夠避戰”,已經成了綠營政治人物掛在嘴邊的一道神主牌,而賴清德所喊的“和平保台”,顯然只是表面功夫。
2022年8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後,解放軍舉行環台軍演,全台民眾擔憂兩岸爆發戰爭,但“避戰”的思維似乎並不因此在蔡政府的思考範圍內,備戰永遠比避戰更為重要,蔡政府不謀求兩岸和平之道,卻頻擂戰鼓,更讓蔡英文在2月2日出席2023大陸台商春節聯誼活動所表達的“推動疫後健康有序的交流,是鞏固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顯得蒼白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