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商業大學。(中評社 楊騰凱攝) |
連勇智指出,第二,台灣的經濟發展還是以工業、製造業為主,有一段時間因製造業大量外移,台灣又開始討論要強化服務業,可是當疫情過後,大家的思維又重新回歸製造業,特別是被奉為“護國神山”的半導體供應鏈等等。在這種大趨勢地下,包括觀光在內的服務業就容易被忽略,甚至是邊緣化,服務業獲得的資源配置看似也相對後段,例如人工智慧、半導體等高科技產業較容易受到政府青睞。
連勇智表示,服務業中就是台灣從業人口最多的產業,要讓服務業興盛,發展觀光是很好的方法,只不過目前看來觀光業、服務業獲得的資源相對少,而且欠缺整體的通盤規劃。
連勇智分析,其實我們就算先不談中南部、花東等距離較遠的行程,光是講北台灣北北基桃觀光串連就相當不夠,台灣地方不大,可是交通串接依然不易,例如從台北要到基隆海岸線,中途的交通轉乘坦白講確實複雜。另外,我們到其他國家經常會參觀他們的博物館,可是台灣的博物館卻散落四處,台北市有故宮博物館,基隆有海科館,新北市有十三行博物館、鶯歌陶瓷博物館等,明明都是公家經營的單位,卻好像各自為政做自己的生意,缺乏整體的遊覽規劃?
連勇智指出,所以不要說中南部,北部自己都很有加強空間,所以我們應該從服務業的角度來看觀光客的需求,如果能夠加以整合,以後觀光客來台灣可以北部玩一趟,中部玩一趟,南部玩一趟,離島一趟,這很容易就能把旅遊人次衝高。就像去日本,可以一次到關東,一次到關西,一次去北海道,台灣應該要有區域性的觀光規劃,不必想著觀光客來一次就要走透透,應該是讓他願意一來再來。
連勇智表示,第三,如何呈現屬於我們的文化面貌,也是台灣頗為尷尬的一面,例如我們如果要推廣中華文化,觀光客大可到大陸,那裡可以看長城、紫禁城、兵馬俑,到北京、上海、西海,都可以體驗到傳統的中華文化,可以看的景點更多,當然台灣有故宮是很好的特點,可是如果主打中華文化,整體而言對國外的誘因會比較弱。
連勇智指出,如果我們可以發展自己特色的文化景點,例如原住民、閩南移民文化、客家文化、外省眷村、金門戰地等等,這類大時代下的族群文化、移民歷史,這些都對海外觀光客有相當的吸引力,台灣要找出自己的文化特色。另外或像是淡水紅毛城、馬偕在台灣淡水行醫的歷史等這些特色外國人怎麼可能沒興趣?
連勇智表示,如果觀光業能做好,台灣百工百業都會受惠,台灣雖然大力投注製造業,可是我們的製造業都以代工為主,政府一度想推動自有品牌,但品牌推動不易,因為台灣在國際上的意象偏弱。全世界所有大品牌都來自先進國家,如果是美國、日本的第一品牌,大家投以的關注度自然也不一樣。如果台灣意象能夠上升,也可以讓我們的品牌受惠,而要打台灣品牌,觀光就是很容易營造口碑、文化輸出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