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戰略研究基金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沱生(中評社圖片) |
中評社北京10月28日電(中評社報道組)在日前召開的第八屆北京香山論壇上,中國國際戰略研究基金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對外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張沱生對中評社表示,中日關係改善的重要因素在於兩國之間有著共同的利益,且當前兩國之間的分歧相對得到了控制。除此之外,還有國際形勢的變化、中美關係的因素等。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日前抵達北京,開始了對中國的正式訪問。在中美關係複雜的局勢之下,日本作為美國的盟友卻與中國關係趨於回暖,原因何在?
張沱生認為,中美關係與中日關係兩者之間必然有關聯。如果中日關係處理不好,反而會加劇中美之間的對抗。比如,若釣魚島危機真的失控了,那麼美國就有極大地可能卷進來了。
“相反,中日關係與中美關係也可能會形成積極的互動,”張沱生說,從歷史上來看,中美日三角關係就曾經有過一段積極互動的時候。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先開始修復對華關係,日本此時感到了越頂外交的危險,於1972年與中國建交,後來又跟中國簽訂了和平友好條約。美國緊隨其後,又在1979年跟中國正式建交。在那個時候,中美日之間是一個積極互動、相互促進的關係。這種良性、健康的互動關係一直持續到了20世紀80年代。但是冷戰結束以後,三國之間的關係就逐漸開始失衡。
張沱生坦陳,總的來講,中國不希望中美關係嚴重失衡,特別是美日站在一起反對中國,這個必然不利於地區穩定。
不過,張沱生強調,當前中日之間關係的改善不光是受中美關係的影響,更重要的則在於中日兩國之間的共同利益。中日兩國分別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三大經濟體,都要發展經濟,都面臨著國內改革。在這方面,中日之間是有共同利益的,這種共同利益是促進中日關係改善的重要因素。而美國現在搞單邊主義、去全球化、反對自由貿易,這種情況是中日雙方都不願見到的。
他分析說,中日兩國在許多領域都有共同利益,同時也有許多共同立場。比如,關於非傳統安全領域的氣候變化問題,中日兩國都是支持《巴黎氣候協定》的,而美國卻選擇了退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