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林光彬:大陸對台經貿戰略要適時調整
http://www.CRNTT.com   2021-06-18 00:15:19


 
  第三是,經貿政策促進效果需要戰略評估。對於統一大業的戰略目標,到底是強台政策好還是弱台政策好?富台政策好還是窮台政策好?目前全黨上下、全國上下、學界內部意見紛呈。在新形勢下,急需對現有惠台政策促統進行檢討,研判發展趨勢,論證未來各種可能情勢。自2016年民進黨蔡英文上台以來,台灣經濟表現“相當好”。2020年台灣GDP增速達到3%;股市過了萬點夢,2021年4月14日達到16865點;進出口持續上升,尤其是兩岸經貿台灣順差超過800億美元,而台灣與其他經濟體貿易逆差800億左右美元。台灣用從大陸賺取盈餘不僅彌補了貿易赤字,而且研發、購買先進武器,對付大陸。近年,台灣軍費支出年均增長5%左右,2021年防務預算高達4000億新台幣。2020年,台灣從美國購買武器金額達到118億美元,成為美國對外軍售的最大買家。美台經濟和軍事關係更加緊密,美國政軍商界越來越多人支持“台獨”。這顯然與國家統一戰略相背離。因此,需要對經貿政策功效實時進行戰略評估。

  林光彬還談到了對現行對台經貿政策的一些基本判斷。一是,台當局識破大陸惠台經貿促統戰略目的。通過惠台政策,目前台灣對大陸出口占總出口比重上升到42.3%,台灣每年賺取千億美元左右的實惠。然而,台朝野兩黨方面“只吃餌”,坐享實惠,另一方面逆統一大勢而行,惡意抹黑醜化大陸,歪曲引導輿論。這可從支持台獨的人數盤面和台灣加入美國制裁大陸的行徑可以看得分明。因此,急需針對“養虎為患”等現象適時調整政策。

  二是,惠台政策戰略與定位需要動態調整。企業一直是兩岸經貿合作的主體。惠台政策戰略和定位到底是優先支持愛國台胞還是不加區分人群?或者更根本的問題是優先支持少數財閥資本家還是支持普通愛國民眾?對於台灣和大陸之間存在的競爭性產業,要不要支持?怎麼支持?這個需要根據形勢在戰略上精准研判。惠台政策讓台灣企業盈利好、產業和經濟濟基本面好,政府財政收入好。同時,受多種因素影響,特別是民進黨當局和島內主流媒體誤導,無法讓惠台政策發揮應有的政治效果。那麼,我們要問:目前的惠台政策到底是否更有利於統是不利於統一?對此,需要適時評估、精准研判,及時調整戰略與定位。

  三是,台灣當局離心離德。惠台政策的出發點和目標是增強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事實的認同感,促進經貿融合發展。但自民進黨蔡英文上台以來,執行“新南向政策”,盡力擺脫對大陸的經濟依順。在新疆、香港問題上肆意抹黑詆毀大陸。當前的對台政策,就是“胡蘿蔔”給的太多,“大棒”揮舞力度不夠。

  基於此,林光彬建議,適時調整對台經貿戰略。一是,整頓和規範有惠台政策。對台經貿政策要全國一盤棋,而且要根據新階段、新形勢進行動態調整。防止強彼弱我,受制於人。對央地現有惠台政策進行審查、整頓和規範,明確戰略導向,加強引導,要禁止惠台政策競賽。實行負面管理清單政策。對台獨分子、敵視抹黑大陸制度的台灣企業和居民、為台灣軍工企業服務的公司和個人等仔細甄別,精准施策,限制這些人在大陸和港澳的活動,必要時進行定點制裁。

  二是,增加對台經貿政策工具箱。要提升“胡蘿蔔”政策的精准性,更要增加“大棒”政策的戰略儲備工具箱。建立常規性的、長短期結合的、虛實結合的和整體性的政策儲備工具箱。建議我國政府有關領導部門組織力量,加強對台經貿政策多種工具的精准研究,形成配套戰略儲備方案,籌劃可操作性“點血”工具體系。必要時可恩威並濟,將多種經濟制裁作為不同情況的威懾手段。

  三是以我為主互惠互利。對台經貿戰略要以我為主,我來主導。政策謀劃上要遵循市場規律,政策實施上應以國民待遇為限,不能急功近利。要增強互惠互利,淡化讓利色彩。要防止讓出去了市場,做強了對方企業和產業,形成台灣產業對大陸產業的鉗制局面。政策要下沉要落細落小,把更多實惠直接輸送到台灣基層民眾手中。

  四是宣傳要精准。宣傳要精准,要落實。把中國人對美好生活、高品質生活的追求作為宣傳主題,滲透到日常交往,有效傳播大陸發展成就,讓“統一是歷史選擇、是大勢所趨”成為時代潮流和主流意識形態。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