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智庫縱橫”欄目刊發了《“印太”新地緣戰略下日本地位與選擇》和《台北與華盛頓軍事交流結構與效應》兩篇文章。
《“印太”新地緣戰略下日本地位與選擇》一文指出,日本在“印太”新地緣戰略中不僅無意發揮溝通中美、連通東西的橋梁作用,反而試圖利用地緣之便炒作“中國威脅”、干涉中國內政、構建“中國包圍網”,在對中國未來發展設置障礙的同時,圍繞“中國問題”充當地緣政治“掮客”。目前,以日本在美日“2+2”會談、美日雙邊首腦會談、G7 領導人峰會等多個雙邊、多邊場合;在新版《外交藍皮書》《防衛白皮書》等年度官方文件中對中國台灣、香港、新疆等國內事務橫加干涉,對我國東海、南海等對外政策惡意攻擊為標誌,日本菅義偉政府徹底卸下親善偽裝,顯示出“隨美遏華”,甚至“拉美遏華”的危險政策傾向,中日關係也因此再度緊張。
《台北與華盛頓軍事交流結構與效應》一文指出,對於台北政壇來說,透過宣示與美軍保持密切往來交流關係,其實是刻意在拉抬政治效應,經常會吹噓到讓人不可思議地步。其實許多美國研究兩岸關係學者早就多次指出,台灣對於本身與美國之軍售關係,已經到達過度政治化解讀地步。但平心而論,軍售問題本來就有其政治意涵,不論是就美國對外實施軍售原始政策目的,抑或是此項議題糾結在北京與華盛頓兩方互動關係,要讓軍售本身單純留在技術與軍事專業層次,其實亦是不切實際奢望。
本期“智庫分析”欄目刊發了《台灣的防疫傳奇》一文。作者張麟徵(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表示,疫情爆發之初防疫表現不俗,台灣就自以為防疫措施世界第一,聽不進任何善意建言。疫情逆轉,國際媒體一片謿諷,彭博新聞指出“自滿攻破了台灣邊境管制”,一語中的。
本期“智庫研究”欄目刊發了《台灣地區少數民族權益保障的矛盾與化解》一文。該文作者游志強(法學博士,福建江夏學院法學院講師、福建省台灣法律研究院副研究員)表示,作為台灣地區多元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台灣地區少數民族在基本理論、制度框架和實踐方式上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權益保障。但隨著時代變遷,少數民族權益保障過程中亦面臨著諸如法律目的與政治目的矛盾、少數民族權益泛化、專責機構職能有限性等問題,由此結下少數民族權益保障的“結”。相應地,有“結”必有“解”,平衡法律目的與政治目的、少數民族權益保障理論與實踐以及制度設計與現實需求這三對關係成為化解矛盾的關鍵所在。其最終目的都落腳於少數民族的權益保障,促使少數民族獲得較多的資源,改善少數民族族群較為弱勢的面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