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題演講環節,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表示,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將“9·11”發生的年份視為一種紀元的元年,此後的時間為“9·11”一年,“9·11”二年……事實上,這相對誇大了“9·11”事件和阿富汗戰爭的影響。有人甚至覺得阿富汗戰爭給中國創造了機會,由於美國忙於打阿富汗,忙於反恐,忽略了和中國作對,所以中國鑽了空子。但中國的崛起,絕不只是“9·11”讓我們鑽了空子造成的,而是因改革開放充分激發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所致。中國發展的絕大部分動能在於內部,儘管有美國的圍堵,但中國仍會持續發展下去。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外交部原副部長何亞非通過視頻的方式發表講話。他表示,過去20年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全球力量平衡持續向有利於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發展,改變了世界的格局。美國和西方國家對此深感憂慮,擔心中國強大了會取代其霸權地位,採取對華強硬政策,給中國發展設置障礙。現階段,中美關係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正在經歷建交以來最為深刻的變化,從競爭與合作、以合作為主,向競爭、合作、對抗“三個籃子”模式轉變。這很大程度上是美國對中國力量上升和戰略意圖的誤判引起的。
嘉賓研討環節,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長楊清清主持,集結了七名與“9·11”事件有關聯的高級研究員就報告內容各抒己見。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前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回憶道,“9·11”事件以後,恐怖主義在國際上不得人心。當時小布什總統剛上任不久,就提出“大中東民主改造”的大戰略,阿富汗戰爭被認為是中東民主改造的開篇。眼下美國從阿富汗倉皇撤退,這是它用軍事手段來推行民主制度的失敗。美國在中東地區的信譽也大為受挫,它已經從霸權巔峰和道德的制高點跌落。吳思科提醒,美國未來不會善罷甘休,或許會採用新的招數。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學術委員、國家外匯管理局原副局長魏本華結合何亞非部長的發言,認為中美當前應著力加強對話,通過這種方式才有可能為中美合作創造條件。氣候、疫情等問題都是中美能夠對話的最大公約數。儘管歷史上的事情不可能瞬間就解決,但也得有只爭朝夕的精神,盡可能地催化歷史潮流的改變。經濟方面,魏本華表示對中國GDP總量趕超美國充滿信心,並呼籲中國要從金融大國向金融強國的方向繼續努力。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人民日報》原駐聯合國記者丁剛指出,有人把“9·11”事件與日本偷襲珍珠港相提並論,因為這是美國在二戰之後第一次遭遇來自於外部的、對美國本土大規模的襲擊。實際上,“9·11”事件對美國人的心理衝擊要遠遠大於珍珠港事件,因為它發生在一個有電視和互聯網的時代。當時的美國人認為,如果不徹底改造恐怖主義滋生的土壤,恐怖分子還會產生出來。時至今日,美國仍有強烈的改造世界和與美國文明不同的國家的衝動。這種基本的世界觀或將影響未來二十年的中美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