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定門御道(中評社 林艶攝) |
中評社北京10月13日電(記者 林艷)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始前夕,大會新聞中心昨天下午組織境內外媒體參觀“永定門禦道遺存”,親身感受當年皇帝的專用禦道。
在導覽員的帶領下,記者採訪團走進了永定門公園,周圍遍布綠樹、草坪。再徑直朝著已有數百年歷史的永定門城樓方向走去,可見一條中間青石板、兩側灰磚的人行步道,它便是始建於清雍正年間的永定門禦道。走在這條石板路上,望著靜靜伫立在前方的永定門城樓,仿佛歷史就在眼前。
眾所周知,所謂禦道通俗講就是專供皇帝走的路。最早的禦道出現在漢代,此後歷朝歷代都興建了諸多禦道。清代定都北京後,因皇帝出巡、圍獵、祭祀等活動繁多,形成了以紫禁城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的專用道路體系。在這些數量龐雜、功能各異的禦道中,有一條地位特殊,甚至皇帝在這條路上也不能坐轎而只能步行,這就是從紫禁城到天壇的祭天之路。尤為引人關注的是,皇帝出行前往天壇時,天子車駕在禦道經過,雖有玉輦可供乘坐,但出於對上天的敬畏,只能步行。
自嘉靖年間天壇成為專門的祭天場所後,皇宮到天壇的禦道一直是土路。雍正初年,這條土路才用花崗岩條石重鋪,改為石板路,此後沿用了一百餘年。清末修建了從正陽門到永定門的電車軌道,為鋪設鐵軌方便起見,將禦道改建為鐵軌兩側輔路。民國之後這條禦道隨著歷史變遷逐漸沉入地下。
據介紹,2004年考古人員在永定門北發現禦道遺存,東側路面遺存108米,西側路面遺存140米,均用花崗岩條石砌成,下方為三合土夯築。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稱“永定門禦道遺存”,它屬於正陽門到永定門禦道的一部分。不過,這段禦道在天壇之南,皇帝至此多是為了進出永定門,因此經過這段禦道是不用步行的。
2019年9月初,永定門禦道復原工程完工。復原後的禦道採用青白石作為主要材料,寬約9米,中央微微隆起,呈拱形,兩側墁道人工鑿出凹痕。2021年,永定門禦道遺存被正式列入北京市第九批文物保護單位名單。2022年5月25日通過的《北京中軸線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整體保護對象中明確列入“永定門禦道遺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