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兩岸欄目”刊發了《“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的法理闡釋及其實踐意義》和《中華文化是兩岸關系活水動力》兩篇文章。
在《“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的法理闡釋及其實踐意義》一文中,作者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田飛龍表示,台灣問題的本質是國家統一問題,也是民族複興問題。在國家統一與民族複興之間建立強關聯并通過主導性的理念建設和制度實踐加以實現,成為落實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的基本共識。實現兩岸完全統一,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與責任倫理,也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客觀要求和關鍵指標。二次習馬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岸同屬中華民族”論及“五個共同”、“四個堅定”的框架性論述,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兩岸關系領域的明確適用和政策引導,是“一國兩制”理論的豐富發展,也是國家統一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發展的理論與實踐新課題。以“民族一中”強化“政治一中”以穩固“九二共識”的歷史與法理根基,以主場統一與主動治理促進兩岸實質性融合發展,以融合發展凝聚兩岸民心,以民心與民族團結作為兩岸完全統一的最重要政治基礎,這是中國人民再次實現“神聖”的國家統一與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歷史性進展的深厚文化根基與豐沛政治智慧。祖國完全統一的時、勢、正義與秩序的主導權都在我們這邊,鑄牢兩岸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新課題與新實踐蓄勢待發,前景光明。
在《中華文化是兩岸關系活水動力》一文中,作者前中華文化複興運動總會秘書長、現任新故鄉智庫協會秘書長蘇進強指出,金門海域大陸船只遭台方海巡船碰撞翻覆事件,說明了兩岸亟需建立良性互動渠道。近年來兩岸關系持續惡化,是民進黨當局不斷挑動的結果,卻令台灣百姓受害。民進黨上台後,大搞“去中國化”,以塑造“台灣價值”,但實際上,認同中華文化,才是塑造強大的“台灣價值”的前提,同大陸展開基於中華文化的互動交流,是打破當前兩岸僵局的契機。希望剛上台的賴清德吸取教訓,改弦易轍,認同中華文化,同大陸進行文化交流嘗試,維護兩岸和平。
本期“港澳”欄目刊發了《港澳比較視野下語言文字態度與身份認同》《二軌路徑:澳門社會治理多元的再釋義與再賦能》兩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