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學習研究委員會副主任鄭劍(中評社 海涵攝) |
中評社十堰10月27日電(記者 海涵)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學習研究委員會副主任鄭劍10月26日在第七屆“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研討會上就“兩岸和平統一的美好願景”分享觀點。鄭劍表示,他對和平統一美好願景的信心,根本上而言建立在對大陸實力地位和發展前景的樂觀認知判斷上;這種信心還來自對美國的戰略性判斷、對中華歷史文化之優良、對中華民族凝聚力之強大的堅信不疑以及對“一國兩制”制度創舉的信心。
鄭劍認為,“美好願景”中的“美好”至少應有三層含義,第一層是和平的統一。和平彌足珍貴,兩岸同為中國人,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放棄任何最後的努力。第二層是心靈契合的統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高質量的統一。高質量的統一就是心靈契合的統一、樂於接受的統一、極少後遺症的統一。第三個是可遇見的統一。台灣問題不能一代傳一代,用毛主席的講,就是“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鄭劍分析,在台灣問題上,大陸方面警告持續之久、留有餘地之多、菩薩心腸之慈,在新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其原因就在於兩岸同屬中華民族,都是中國人,同文同種、同源一脈、血濃於水;就在於國共之間、兩岸之間此前經歷過長期內戰、軍事衝突與對峙,中國人不能再打中國人了;就在於在走向民族復興最後一里路的歷史關鍵階段,對岸還是有大量希望團結起來的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因此,只要和平解決有1%的希望,我們就不放棄100%的和平努力。認同在,希望就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