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津分析,美國精英從現實主義的認知邏輯出發,在台灣問題上,美國會繼續維持兩岸“分裂、分治”狀態,以守住在亞太地區的地緣戰略利益及在全球政治中的信譽,為阻撓中國解決台灣問題,有美國學者主張,一旦美國無法阻止中國統一,那就要讓中國付出沉重代價。這些年,美國內部一直有力量在構築“台灣陷阱”,即慫恿大陸攻打台灣,在兩岸間挑起軍事衝突,以此消耗大陸。甚至有美國精英人士主張,一旦台海戰爭爆發,就把台灣炸成一片廢墟,讓台灣成為大陸手中的“燙手山芋”,使其難以有效治理,以此牽制中國崛起的速度和進程。以上主張儘管並非來自美國政府或軍方,而是一些極少數極右人士的非主流看法,但這種觀點仍具有相當危險性和危害性。
有輿論認為,由於“大兩岸決定小兩岸”,所以只要中美戰略競爭沒有結束,大陸就無法實現國家統一。針對這種觀點,王英津表示,該觀點存在著“三個忽視”:一是忽視了當下台灣問題已被內嵌到中美戰略競爭之中的事實。在台灣問題與中美戰略競爭交織叠加的情況下,兩者之間並沒有簡單的先後順序,很難說“何者先解決、何者後解決”。更準確的表述應該是,中國要在中美戰略競爭的過程中解決台灣問題。過去研究解決台灣問題,雖然也考慮美國因素,但無需過於考慮,然而現在和今後則不同,必須要充分考慮這一因素。
二是忽視了台灣問題的相對獨立性。該觀點只看到了“大兩岸”對“小兩岸”的深刻影響,但忽視了台灣問題的內戰屬性、演化邏輯、歷史背景和歷史必然。台灣問題的內政性質和相對獨立性,決定了其解決主要取決於兩岸人民的意志和選擇。
三是忽視了台灣問題的內政性質。內因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縱然台灣問題深受到中美關係的影響,但解決的關鍵還是中國自身力量的發展壯大和未來兩岸統一條件的成熟。那種認為要解決台灣問題就得先解決中美關係問題的觀點,實際是本末倒置。台灣問題本質是中國的內政,解決該問題的核心力量一定是台海兩岸(尤其中國大陸)而非美國這一外部因素。正視美國因素對中國統一的影響是正確的,但過於誇大美國因素的作用,則不利於台灣問題的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