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門中華青年商會會長譚鎧承受訪。(中評社 蔣繼平攝) |
中評社高雄6月12日電(記者 蔣繼平)澳門中華青年商會代表團11日赴高雄舉行經貿合作會議,希望未來在高雄打造“港澳台青年產業共創基地”。澳門中華青年商會會長譚鎧承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看準未來大灣區市場,希望港澳台人才聚集一起,幫助有潛力的產品或服務打造成為適合在大陸市場的品牌,提高投資的效率。譚鎧承也說,而會想選擇高雄,就是因為韓國瑜當選後讓大家注意到高雄發展潛力很大。
譚鎧承表示,過去吸引台灣青年到大陸創業的方式太慢了,希望藉由已經在港澳台地區創業有成的青年企業家,直接找到合適的產品,創造出品牌價值,以正確的方式打入大灣區市場,確實符合市場需求,少走一段冤枉路。
由澳門青年企業家為班底的澳門中華青年商會代表團11日赴高雄舉行“粵港澳台青年企業家11+T”高雄經貿合作會議,並在高雄市長韓國瑜見證下,由澳門中華青年商會會長譚鎧承、國際青年創業協會(香港)會長林軍及“全國商總品牌創新服務加速中心”執行長戴中興三方簽署“港澳台青年產業共創基地設立合作備忘錄”。未來將分別在高雄、澳門及香港合作投資設立港澳台青年產業共創基地,將港澳台資源、資金、人才在“11+T”的平台匯聚。“11+T”的11代表粵港澳大灣區九個城市、以及香港、澳門,T代表台灣。
譚鎧承,生於1986年,澳門人,2008年畢業於東吳大學國貿系,2010年在澳門成立東吳大學澳門校友會,致力推動澳台交流,現為中華青年商會會長。譚鎧承於2014年創立保氏集團,從事房地產投資及銷售,目前也轉型做商業地產及品牌投資及管理。
中評社提問,推動港澳台青年共創基地的目的是什麼?
譚鎧承表示,結合香港澳門跟台灣的人才,因為本身他們對自己的市場是最了解的,三個不同地方的人坐在一起,未來要一起合作的時候,就能知道該怎麼配合才能推出適合大灣區的產品,這樣才會跳脫自己的角度,產品做出來才能真正符合市場需求。
譚鎧承強調,投資青年創業市場把概念變成產品,這部分做的人太多了,他們想做的是把兩岸三地的人才聚集再一起,將產品弄好,真正能在市場立足,再先到澳門,最後再推到大灣區。他建議,不要死守在台灣市場,壓低成本價格來取得利潤,而是變成品牌打入澳門市場,接著前進大灣區,讓價值翻倍。
譚鎧承認為,以前香港對大陸、澳門對大陸、台灣對大陸的一對一商業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了,如果可以結合兩岸三地的人才,一起將產品輸往大陸,這樣才是最好的方式。
譚鎧承舉例,以廣東來說,過去都是靠製造業將經濟起來,但是現在開始要推服務業,那代表機會已經來了,台灣可以做為服務業的輸出方角色,澳門可以做為品牌,彼此互補,配合大灣區開始轉型,就可以銜接上去。
為什麼會想把港澳台人才跟資源放在高雄?
譚鎧承表示,主要因為看到高雄現在發展有很大的機會,雖然高雄擁有海港、空港,但很多東西剛開始起步,城市發展空間很大,可以趁現在把港澳台優勢引進高雄,在高雄做好並且把產品做好,透過澳門品牌輸往大灣區,而港澳台青年共創基地,就是很大型的孵化器。
譚鎧承也坦承,確實因為韓國瑜的關係,才讓大家知道有高雄這個地方,過去在台灣念書都在台北生活,也不曾來過高雄,真的是因為韓國瑜把高雄的力量放射出來,才會開始讓大家關注到高雄,並促成這次合作。他說,現在來看,高雄市以後成立青年局,對青年創業這部分會有幫助,也會跟青年局溝通,未來怎麼來落實。
台灣的服務業好在哪?
譚鎧承說,服務業最重要的就是人,台灣的服務業提供的服務態度是有優勢的。如果大家有機會到香港、澳門旅遊或生活,再來到台灣這邊做對比,肯定有很大的分別,台灣服務態度真的比較好,相信以人為本理念創造出來的東西,市場接受度會更好。
譚鎧承指出,台灣服務業很少做品牌,這是最欠缺的地方,譬如各地都能擺攤賣飲食服飾,如果產品好,就可以透過營造品牌形象,輸出到各地後,產品也會增值,未來再進到大灣區產品,價值就已經天差地別了,這就是品牌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