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屏東大學國際貿易系教授黃財源。(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屏東6月16日電(記者 蔣繼平)半導體成為全球戰略產業,台積電去年確定赴美,近日又傳出要到日本設廠。屏東大學國際貿易系教授黃財源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台灣目前保有半導體優勢,在中美對抗的外部因素下,歐美日等各國都會想要拉台積電,加上內部缺電的因素未來恐怕是最大隱憂,企業永續發展也要有備案,一來一往就會一拍即合。對台灣來講,若面臨半導體產業出走,影響恐怕無法想像。
黃財源,1958年生,高雄人。中興大學經濟學系學士,政治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曾經擔任“行政院”主計處研究員、“經濟部”統計處研究員。現職為屏東大學國際貿易系教授。
美國半導體業者長期把生產委交亞洲供應商。根據半導體產業協會資料,2020年全球晶片產出中,美國僅佔12%,低於台灣的22%、南韓的21%與日本的15%,也低於中國大陸的15%。其中超過90%的最先進半導體製程,目前都位於台灣。此外,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去年宣布赴美國亞利桑那州設立一座12吋晶圓廠、用以生產5奈米製程,今年2月也宣布赴日設立3D材料研發中心,近幾個月傳出可能在美國擴大產能,最新消息指出,台積電有赴日設廠的規劃。
針對半導體已成全球關鍵性產業,黃財源表示,台灣目前保有優勢,而中國本來落後又追上,但是被美國發現後又掐住中國發展半導體的七吋,中國目前在晶片方面,華為仍有基本實力在,但缺上游IC設計與中游IC製造這兩部分,而台灣因為提早發展所以這兩部分很強,設計和製造能力是半導體兩大關鍵,
黃財源指出,半導體從10奈米、5奈米、一路研發至3奈米,很清楚知道這是發展走向,所以美國一直在圍堵中國,若技術被封鎖,供應鏈斷鏈後,中國要自己研發並突破的話至少要花5年以上。中國在資金方面沒有問題,但缺乏人才,這幾年也一直低調來台灣挖人才,要突破美國集團的封鎖,這是正確方式。
台灣半導體發展環境的問題,黃財源表示,目前是疫情、缺水、缺電,不過未來疫苗充足的話,疫情還是會過去,對半導體產業衝擊短期來看還好;台灣還是有很多水庫,短期間會遇到乾旱,長期來講還可以應付;最重要的是缺電問題,目前碰上能源政策轉換的問題,轉換綠能與再生能源如何規劃與進程轉換,這不可以開玩笑。
黃財源認為,缺電問題未來搞不好會很嚴重,為什麼台積電被美國找就過去,日本要找也會考慮呢?因為電很重要,跳電後廠商損失都很嚴重,這都是未來隱憂。過去台電備載容量本來都說沒問題,現在則是不夠還亮紅燈,廠商比較敏感的是這個。以企業立場來講,對投資環境的變化必然有所因應,把產能外移也是一種避風險的方式。
台積電若外移是否讓台灣競爭優勢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