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8日電/大華網路報今天“是非集”專欄說,國民黨“總統”黨內初選爭逐者眾,經多方研商,規則大致已定,即登記、繳費、政見發表或政見辯論,然後經由民調產生人選。
從現狀看,韓國瑜和郭台銘暫居前兩名,但一方面情勢難說不會有變化,另一方面落後者正急起直追,如賽跑,不跑到終點難言勝負。
競爭過程中難免互有批評,唯最怕出現惡性言詞攻擊,傷了個人也傷了團體。2008年民進黨“總統”初選,謝長廷和蘇貞昌競選,雙方殺得刀刀見骨,至今民進黨傷痕還在。
藍營也有類似狀況,2004年“總統”選舉,藍營出現兩組人馬,即連戰、宋楚瑜與民進黨陳水扁相爭,形勢本有利藍營,但連宋相爭使選票瓜分,結果陳水扁漁翁得利,得票不到四成當選。
1994年台北市長選舉,因有國民黨的黃大洲與新黨的趙少康瓜分藍營票源,本為劣勢的陳水扁好整以暇,隔岸觀虎鬥,以致黃、趙雙雙高票落選,由陳水扁當上市長。
專欄說,2020年選舉,多種多次民調顯示,國民黨形勢大好,民進黨不論是誰出線,另柯文哲集白色力量參選,均非國民黨對手。但恰如上述兩個例子的教訓,國民黨能否團結,憂患仍在。
韓國瑜和郭台銘各有支持者,為自己所屬意的人拉票、造勢,是民主政治必然,但竟出現“非X不投”和“有X不投”的聲音,在傷害對手的同時,也削弱了團體的力量。正向的做法,應是初選一有結果,輸的一方立即加入勝方,使勝方的力量更壯大。去年六都市長選舉時,與盧秀燕競爭黨內初選的江啟臣,僅以不到一趴的差距落敗,他不但立即向盧秀燕祝賀,並加入盧的競選團隊,合力擊敗了民進黨的林佳龍,這是最佳“團結”的範例。
“團結力量大”,這口號人人會喊,但團結的意涵不是指結合在自己旗下,應是團結在共同認同的理念旗下。民進黨在這方面做得比國民黨好,失敗的一方立即擦乾眼淚加入同陣營的另一方,國民黨則常有不投票的消極行為。嘗雲:“所謂歷史的教訓,就是忘了歷史教訓。”國民黨務必不能重蹈覆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