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研製的蒼龍級潛艇。 |
中評社北京5月13日電/“日本解禁武器出口5年,賣不出去的防衛裝備”,《日本經濟新聞》12日報道稱,日本政府2014年4月通過“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大幅放寬武器和軍事技術的聯合開發和出口。但5年後,基於新原則下的共同開發無一展開,日本國產防衛裝備成品的出口也為零,“突然進入世界武器市場的日本遭遇嚴峻的現實”。
報道稱,美軍的最尖端戰機F-35A以美國為中心、共9個國家共同開發,相關開發在日本新原則通過前已經開始,日本沒有參與。美方對日本企業的體制懷有質疑,對共同開發猶豫不決。而日本國產防衛裝備成品的出口更加“低調”,雖然在新原則通過後公開了將近十項交易意向,但無一落實。澳大利亞前總理阿博特對購買日本“蒼龍”級潛艇表現出興趣,但2016年上任的特恩布爾總理基於“重視國內產業”的理由,選擇了承諾在澳大利亞雇用員工的法國企業。此外,阿聯酋曾表示有意進口日本國產運輸機C2,但之後告知日方“現在這樣無法購買”,原因是其起飛和著陸能力不足。而關於印度購買日本US-2水陸兩棲飛機的談判已超過5年,印度對每架飛機超過100億日元的價格表示為難,希望在印度本地生產或技術轉讓,雙方無法談妥。
報道評論稱,日本在武器製造領域的技術力已在不知不覺中陷入“加拉帕戈斯化”(日本商業用語,即在孤立的日本市場下獨自進行“最適化”,喪失了和區域外的互換性,面對外部競爭時面臨被淘汰風險),類似於日本製造業的失敗,造不出符合對方價格和性能需求的產品。
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