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會嘉賓合影(中評社 沈而忱攝) |
台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海峽評論》總編輯楊開煌,以《“十四五”規劃與台灣的機會》為題進行線上發言。他提到,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成功,必然深切影響未來世界格局,在此過程中,台灣必須選擇,是成為一個參與者,還是旁觀者,抑或是絆腳石。如果台灣人民足夠理性,迫使台灣當局參與中國大陸的現代化進程,那麼台灣的安全感必然得到提升;如果台灣抗拒中國大陸的現代化,那麼台灣的焦慮就會與日俱增。“十四五”規劃涉台內容證明了大陸牢牢掌握著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與主動權。大陸誠心誠意地推動兩岸和平統一,保證台灣人民有機會能夠參與“十四五”時期中國的建設與發展,尋找台灣人民自己的機遇。他希望台灣人民能夠讀懂“十四五”規劃背後的善意。
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長郭偉峰在現場作了題為《“十四五”時期如何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主題演講。郭偉峰在演講中指出,“十四五”規劃具有兩岸融合發展的最新意義,融合發展成為了統馭兩岸關係全局的指導思想。在推動和平發展與融合發展的雙發展策略之際,“融統”新模式呼之欲出,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在遏制主權與領土的分裂之時,大陸就推進兩岸經濟、社會、文化乃至人心的融合統一進程。“融統”新模式的內涵極為豐富,主要包括:第一,“融統”新模式需與國家完全統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頂層設計密切契合,是必不可少的和平統一新基礎。第二,“融統”新模式是新發展觀之下的國家統一觀,是解決台灣問題、最大程度擴展國家統一戰略空間的的基本路徑。第三,“融統”新模式是對和平發展、融合發展邁向和平統一的再探索,是聚同化異的重要方式,為兩岸完全統一創造條件和基礎。第四,“融統”新模式必須以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兩岸心靈契合為核心理念。第五,“融統”新模式是兩岸人民福祉得以保障且不斷提升擴大的政策基礎。
中銀香港經濟與政策研究主管、和發會台灣研究中心主任王春新則著眼於香港,發表題為《國家“十四五”規劃與香港發展機遇》的主題演講,針對香港過去幾年經濟停滯不前提出建議。王春新認為,香港應突破“三元經濟”(傳統部門、金融部門及地產部門)結構。首先,香港應向創新經濟轉型,與大灣區加強合作,一方面以香港全球頂尖的基礎研究能力去補大灣區基礎研究不足的短板,另一方面以大灣區高超的科技運用研究和產業化水準去補香港的短板,全力協助香港實現科研成果產業化。其次,推動貿易物流,擴大內銷,擴展“一帶一路”市場,抓住內地加大開放帶來的紅利,促進香港貿易及物流行業發展。最後,將香港打造成全球金融中心,強化人民幣融資及交易功能、擴展內地及亞洲市場、成為“一帶一路”國際服務樞紐,最終把香港資本市場提升至世界級水準。
全國政協常委吳良好、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永遠名譽會長施子清、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袁武、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姚志勝、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執行會長陳亨利、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邱偉銘、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蘇永安、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副監事長沈墨同、中銀香港財務總監隋洋、中銀香港企業文化總監高兆剛等嘉賓出席論壇。
論壇由鳳凰衛視著名節目主持人陳淑琬小姐主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