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在於速度,即如何加快發展速度、壓縮發展時間表。本港現時的建設速度過於緩慢,北部都會區需要開展大量新項目,包括基建、平整土地、房屋等,如何能以更理想的速度推動和落實,市民非常關注。根據現時新發展區的發展時間數字,“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將於2031年完工,“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計劃則將於2037/2038年完成,再加上施政報告提出的擴區工程,“北部都會區”建設完成需耗時20年,如此速度實在難以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及粵港澳大灣區的高速發展,更將令香港錯失發展的窗口期。因此,政府應更加積極地透過改革城市規劃或審批的法定程序,壓縮發展時間,爭取令“北部都會區”可在10年見到雛形,同時以15年成熟運作作為目標。
再者在於互動。落實“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的過程中,必然需要與深圳緊密聯繫,因此,兩地政府如何建立更完善的合作溝通機制,攜手推動更緊密、更深層次和全面的合作,亦是關鍵點之一。只有配合無間,互動良性,才能更高效地共同推進相關項目開展。
劉國勳表示,北部都會區的目標是“宜居宜業宜遊”,市民尤其關注“宜業”方面。過去香港發展新市鎮時,雖然曾提出增加區域內就業職位,增加市民當區就業的機會,但多年來並未真正實現“職住平衡”。今次“北部都會區”的規劃藍圖亦提出創造新經濟的就業機會,為居民提供更多就業的選擇,此次這一目標是否可真正令本港達致“職住平衡”的格局,需要進一步觀察。
他亦提到,在完善北部都會區的硬件條件的同時,必須提升軟件水平。港府應給予該區政策優惠,發展適宜的產業,亦需要向中央積極爭取落地更多支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