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5日電/大華網路報今天“點評”專欄說,李登輝對兩岸經濟關係曾經有過積極的主張,最後卻留下了所謂“戒急用忍”的結尾,使得台灣的繁榮發展遭到嚴重拖延。表面上看,戒急用忍是基於對大陸形勢的誤判,實質而言,是為了切割兩岸政治整合而刻意壓制雙方的經貿互利。
專欄說,李登輝繼任“總統”後才七個月、出任黨主席後僅第二個月的1988年8月,即藉“雁行理論”指出,日本一直是亞洲經濟的領隊,今後台灣如果投資大陸、共同開發,將可一起取代日本。這在當時動員戡亂條款尚未結束、“資匪”疑慮仍然普遍的情況下,誠然是有遠見的主張。而在此之前的一個月,一批國民黨資深人士已在中央評議會議提案建議台灣以50至100億美元投資大陸、合作發展。
當時大陸實施改革開放未及十年,功效尚仍有限,台灣則歷經“經濟起飛”,正是“錢淹腳目”。上述主張若能落實,不僅日後台灣的經濟收益將極巨大,亦必有助於兩岸的政治互動。時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於1989年2月訪台即表示,台灣經濟對大陸尚有十年的相對優勢,應該趁此與大陸加強溝通,以達成雙方互利的安排。可惜台灣並無真正行動。
但是直到九十年代前期,李登輝的兩岸經貿觀點仍頗積極正面,多次強調“台灣的經濟發展要以大陸為腹地”,“增進兩岸經貿往來,發展互利互補關係”。直到1996年5月他出任首位民選“總統”後,觀點轉趨消極反面,開始相信國際上頗偏激的“中國崩潰論”。此種判斷若屬正確,那麼台灣當然要與大陸保持距離,然而其後的事實證明,大陸經濟不僅沒有崩潰,還從1996年GDP僅占美國的9.28%、居全球第七位,升至2019年占美國的67.7%、是日本的2.83倍,且自2010年起就連續居全球第二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