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內容策進院(簡稱文策院)董事長丁曉菁。(中評社 黃文杰攝) |
中評社桃園10月23日電(記者 黃文杰)預算來自於台灣“文化部”的文化內容策進院(簡稱文策院)董事長丁曉菁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因OTT(透過網際網路直接向觀眾提供的串流媒體服務)串流的興起,只要網路自由的市場,基本上都已經進到世界盃,過去中國的市場是我們很重要的一個市場,現在網路世界,全世界都是市場。
對於政府管制OTT產業,會不會變成限制或門檻?丁曉菁說,能夠建立內容市場秩序,繼續大家公平競爭,是政府立法關鍵的核心,因為事情還在發展中,沒有看到最後結論,沒有辦法精準評論。
丁曉菁,台灣大學哲學系,曾任“文化部政務次長”、公共電視節目部經理,公共電視新聞部《紀錄觀點》紀錄片導演與製作人、公共電視《獨立特派員》主持人,壹傳媒大陸組、人物組記者,香港珠海中天傳播北京辦公室企劃部主任、製作人等,2019年5月由“文化部”政次轉任文策院第一屆董事長。
為提升文化內容之應用及產業化並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文化部”成立中介組織,文策院成立之後,將投入“兩個百億”,影視局2020年起五年預計投入新台幣100億預算,推動台灣影視音產業發展;另編列“國發基金”100億的投資額度,希望帶動民間投資。
桃園市文化局與文策院下午在中央大學舉辦論壇,針對5G時代來臨如何利用數位科技結合文化內容產業進行探討,丁曉菁也出席並在論壇之前受訪。
被問到兩岸關係緊張,對於台灣的文化產業影響性有多大?
丁曉菁指出,前10年到12年,中國市場是台灣文化產業很重要的一個市場,現在世界政治局勢改變,中美貿易大戰開始,都讓區域市場產生變化,同時OTT串流的興起,所以全世界的事業,只要網路自由的市場,基本上都已經進到世界盃了。
她說,以往實體上的市占率跟數位平臺上的市占率,形成交叉,加上疫情影響,在網路消費各式各樣內容,包括音樂、影視及閱讀,加深兩極化,疫情趨緩會出門參加實體活動,多數會在線上消費,這兩者都可以提供消費的選擇。
丁曉菁說,台灣業者要加快速度,如何既能夠賺到線上的錢,疫情之後大家願意走出家門,然後願意掏錢來體驗,這是兩極化的狀態。要知道,台灣消費者非常國際化也非常挑剔,我們又很自由,可以選全世界內容,因此我們原創產業內容要具有國際競爭力,可以輸出,又能滿足台灣消費者挑剔胃口。
中評社問,愛奇藝、騰訊等大陸地區OTT被嚴禁,會不會資金來源變成限制或門檻?沒辦法得到相對公平的待遇?影響到市場的公平性?
丁曉菁說,應該說的是政府OTT專法,其實包括歐盟及全世界都在討論數位治理議題,不只有台灣,如何能夠建立內容市場秩序,繼續大家公平競爭,是政府立法的關鍵的核心,因為這件事情(OTT專法)還在發展中,沒有看到最後的結論,沒有辦法精準評論。
被問到,兩岸敵我意識增加,是否影響台灣文化產業進軍大陸市場?
她說,這要看個別創作者要進攻的市場,各有不同,不方便代為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