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而北京這樣的明確表態,反而讓民進黨蔡英文政府陷入尷尬,可以發現,蔡政府一方面稱,對烏克蘭的處境感同身受,強調支持烏克蘭、反對俄國入侵、響應國際社會制裁俄國,有趣的是,一方面蔡政府卻又強調,台灣跟烏克蘭不能類比,反對所謂“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論調,“可以感同身受,卻不能類比”,顯然民進黨在兩岸及外交政策已陷入自我矛盾的境地。
施威全指出,蔡政府若要藉機炒作兩岸敵我意識,勢必引起境內民眾恐慌,美國也不會樂見在俄烏情勢棘手之際,兩岸再出現動盪因子,可是沒有說法又好像認同北京的論調,這對綠營而言會出現治理問題。因此美國派訪團來台,一方面也是替蔡政府救火。
施威全提到,可以發現,先前“總統府”“國安會議”結束之後,政府發布的新聞裡面,其中有一點表示,“會密切注意台灣內部配合境外的認知宣傳”,這一點就非常荒謬,這言下之意代表,只要台灣民間有論調跟蔡政府不同者,就是跟境外掛勾的認知宣傳,“國安會”這樣的一個講法,基本上不應該是民主社會應該有的現象,等於是在警告人民不可發表跟官方不一樣的論調,顯然,俄烏戰事已讓蔡政府的自我矛盾被放大開來,綠營不得不出手處理。
不過,施威全認為,蔡政府這樣的做法在政治上並不高明,因為官方一面約束社會輿論,一面卻仍在盤點防空避難設施,安撫境內緊張情緒,相關的質疑只會越來越擴大,實際上達不了任何預期政治的效果,可能還會出現反作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