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煒能。(中評社 高易伸攝) |
中評社高雄3月30日電(記者 高易伸)俄烏戰爭爆發逾一個多月,全球能源秩序是否出現轉捩點?高雄科技大學商務智慧學院智能產業科技應用研究中心執行長、副教授黃煒能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俄烏戰爭打的越持久,對美國介入歐洲事務或轉移過內社會的內政焦點越有利。美國祭出的對俄制裁一波比一波強,但俄羅斯坐擁龐大能源與中歐市場,歐洲國家不得不仰賴俄的石油天然氣,因此歐洲各國縱使要全面性隨美國制裁俄羅斯,恐怕也會考慮再三。
黃煒能指出,俄羅斯人口1.5億、經濟規模1.7兆美元、全球第11、外匯存底約6302億美元、全球第四,主要以能源、礦業為主,主出口產品為原油、天然氣及小麥、稀有金屬及軍工複合體,主要貿易伙伴為歐盟與中國大陸,這些特質說明俄羅斯是有條件及底氣準備這場經濟制裁的。
黃煒能為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資訊管理雙碩士、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博士。曾任“教育部”區域產學合作中心專任經理,現為台灣產學研合作發展策進會理事長、高雄科技大學商務智慧學院智能產業科技應用研究中心執行長。
對於俄烏戰爭開打迄今已超過1個月,不少西方國家與體系也祭出不少對俄制裁,且一波強過一波。
黃煒能說,俄羅斯經濟有低債務與高外匯存底兩項特質,再加上歐洲國家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都是盧布這次大貶後能重新回升,俄國股市敢重新開放交易的理由。
黃煒能說,二戰結束與蘇聯垮台後,美國成為全球唯一強權,因此美國在歐洲、中東或印太地區都有很龐大的利益體系,美國雖不處於歐亞的地緣政治帶內,但講求著眼的是自己的全球利益,思考邏輯與手段也是全球性的戰略佈局。他認為中國面對地緣政治是採取比較友善的態度,但美國可不一定會這樣,因此這會造成“美國/全球性”與“中國/區域性”的談判需求及思考差異。他認為,這次拜登重新豁免了352項中國產品高關稅,就是想緩和美中關係。但這樣的做法也不過是全球戰略利益的局部或暫時性考量。
黃煒能表示,俄烏戰爭開打後,很多人開始在討論是不是會循類似南北朝鮮38度的模式設置個停戰區,和平如果不能一次到位,至少會以漸次的方式去嘗試,不過這樣的趨勢還是很可能被打破、被撩撥,尤其北約如果一再東擴,將逼的俄羅斯在“國家安全”與經濟體上的不安。
黃煒能指出,複雜與變動始終是地緣政治的特性與必修學分。中俄接壤面積這麼大,中俄彼此間的關係是敵是友、是否合作?美國怎看待當前中俄關係其實都會影響這場俄烏戰爭的發展。只是,大國之間的博弈與對話、溝通或退讓也不會端在檯面上給大家知道。
黃煒能認為,從當前全球治理的角度去看待歐洲對俄羅斯的制裁,其實歐洲各國過去跟俄羅斯的協議也很多,且每一個歐洲國家與俄羅斯的關係,或在能源的需求上也很不同,無法一概類比。他相信美國雖帶頭制裁,但歐洲各國的政治人物除考量民意與普世價值之外,也會思考如何在選舉與利益上做出最佳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