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他提到,操作台灣議題也是美國在亞洲叫陣北京的一大利器,過去即使拜登沒有親訪日、韓,可是皆有透過視訊峰會談及台灣問題,嚴格來說美國與日本、韓國峰會,應該只是談彼此的問題,但拜登卻將台灣問題引進到峰會裡面去做結論,因此拜登這次一定會再度發表涉台言論,只是應不至於有出人意表的內容。
蔡東杰解釋,理論上美中競爭的上升對台灣有利,但問題是其實這中間有個隱形的天花板,也就是中美的競合關係,加上台灣畢竟是中國最核心、最敏感的議題,因此美國即使樂於打台灣牌刺激中國,也不敢貿然捅破這道天花板,除非美國已做好與中國競爭可能提升到“另個境界”的準備,否則台灣利益始終是象徵性的。但美中未來在印太的競爭態勢將越趨激烈是必然走向,台灣仍要謹慎應對。
至於拜登亞洲行是否能讓印太經濟架構有實質進展?蔡東杰表示,由於印太經濟架構具體的內容、細部規範等都尚未明確,所以印太各國多數會持觀望態度,相信這也是之所以拜登這次親自訪問韓、日的原因,拜登希望透過親自遊說,與韓日對一些基本概念做初步溝通,畢竟若韓日兩大東亞重要的經濟體願意響應,對印太經濟架構會有加分,否則印太經濟架構要能夠迅速有斬獲,難度不小。
蔡東杰提到,坦白講,拜登其實是延續了特朗普“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的戰略原則在推進印太經濟架構,所以一定是美國最為有利,美國優先意味著“大家吃虧”,所以加進去對其他亞洲國家而言,不見得能獲得好處,也因此讓眾多印太國家卻步,拜登希望推展美國在印太的經濟戰略,確實需要下工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