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2日電/據參考消息網報導,俄羅斯《觀點報》網站6月20日刊登題為《基輔為何決定襲擊俄羅斯在黑海的鑽井平台》的文章。文章援引俄專家的觀點認為,烏克蘭是在美國授意和西方的協助下襲擊了俄羅斯在黑海的鑽井平台,欲借此在可能舉行的俄烏談判中強化己方立場,證明自己能夠破壞俄羅斯的能源平衡和經濟。全文編譯如下:
烏克蘭襲擊了俄羅斯在黑海的鑽井平台。三座平台中有一座受損,將進行修復。但即使它們全部被摧毀,基輔也無法造成明顯的經濟損失,只是引發生態災難的風險很大。那麼,烏克蘭為何攻擊這些海上平台,俄羅斯又會採取哪些報復措施呢?
俄國家杜馬(議會下院)議員維克托·沃多拉茨基推測,襲擊平台的可能是英國或美國製造的導彈。軍事專家亞歷山大·巴爾托什認為,此舉是烏克蘭政府在美國顧問授意下實施的,因為基輔此前不敢襲擊俄羅斯民用基礎設施。
前俄空軍特種司令部防空導彈部隊指揮官謝爾蓋·哈特列夫表示:“敖德薩油氣田的中高空被遠程防空系統和黑海艦隊的力量覆蓋。殲擊機在遠距離保護這些平台。為什麼襲擊事件還是發生了?種種跡象表明,西方國家的兵力和裝備在那裡製造干擾,進行了深度偵察和牽制行動。” 這一說法得到如下信息的支持:在烏克蘭發動襲擊一周前,美國商業衛星在鑽井平台所在的黑海水域拍攝。
巴爾托什認為:“烏克蘭想在可能舉行的俄烏談判中強化己方立場——證明自己能夠破壞俄羅斯的能源平衡和經濟。但委婉地說,這種念頭是欠考慮的。黑海石油天然氣公司的鑽井平台祗有在屬於烏克蘭時才被認為是具有戰略意義的設施。”
俄國家能源安全基金會首席專家斯坦尼斯拉夫·米特拉霍維奇解釋說:“基輔控制克里米亞時,黑海石油天然氣公司被視為可以增加產量以長期為半島供氣的企業。高峰期的年采氣量甚至超過20億立方米。但在2014年全民公投後發現,從俄羅斯大陸向克里米亞半島供氣利潤更高。兩年後,起始於克拉斯諾達爾邊區的天然氣管道投入運營,年運力為22億立方米,最高可增至40億立方米。這對克里米亞來說足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