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到,台美貿易倡議的關鍵字是“供應鏈合作”,美國特別強調台灣供應鏈必須具備韌性,美國已經很明顯的認知未來掌握戰略物資供應鏈的重要性,尤其是面對中美大國博弈更是如此,而台灣雖然有美國需要的晶圓、半導體戰略物資,可是台灣供應鏈卻有不穩定的風險,也就是所謂的“產業五缺”(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人才),當中缺電是影響供應鏈韌性直接因素,且台灣現在能源及工商經濟發展並不符合世界淨零碳排的趨勢。
黃齊元說,台灣的能源結構到現在為止火力能源仍占八成,雖然政府有提出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但就當前能源政策的現況來看,似乎遙不可及,只是畫了一個大餅,實際的執行充滿困難及變數。也就是說,台灣與先進國家倡議的SDGs目標背道而馳,美國是非常關切。
黃齊元指出,台灣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核能預計2025年停用,但世界多國,包括美國、英國、法國、韓國仍在使用核能,台灣堅持不用核能,可是再生能源的進度又明顯落後,不管是太陽能、離岸風電等能源占比低。加上核能先前已被政治化,所以現在沒有人敢主張重啟核能,另一方面綠能比例上不來、推展緩慢的問題則需要大幅度檢討,這都會影響台灣未來對外的貿易合作推展。
他說,台灣官方先前打出營造台灣成為全球高階製造中心,但以目前的能源政策來看,難以達成,台灣在缺電的情況下沒有能力成為高端製造中心,是不切實際的,企業知道、外商知道、政府知道、美國人當然也知道,因此能源問題確可能會影響台美在經貿倡議上的談判。
黃齊元進一步說明,由於台美經貿合作,美方一定會希望台灣能夠符合國際趨勢,也就是所謂的“遊戲規則”,美國把規則拿出來,台灣只要能夠符合規則,就能談下去,反之台灣若無法達標,無法符合美國經貿利益,就可能無法取得台美貿易協議的門票。美國是很著重供應鏈的,倘若台灣的供應鏈無法永續發展、穩定性不足、不符合淨零碳排目標,美國的企業自然也不會想與台灣合作。
黃齊元指出,未來的國際貿易將課徵所謂的碳排放稅,跨國企業都會希望找尋使用乾淨能源的供應鏈來合作,以減少碳稅成本,倘若台灣的火力發電仍然維持八成,繞不過碳排放稅,美國當然會對台灣的經貿合作有所遲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