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吳玉山:國關理論看兩岸關係 安全挑戰大
http://www.CRNTT.com   2022-09-07 00:44:43


吳玉山以國關理論來探討兩岸關係。(中評社 方敬為攝)
 
  接著從自由主義來看,吳玉山說,自由主義認為,國家即使在無政府的國際環境中,仍可維持和平,當中包括制度和平論、商業和平論、民主和平論等理論。套用到兩岸關係來看,制度和平論探討兩岸有無辦法在一定的制度之下,因而使得彼此不會打仗呢?

  他說,很不幸的,本來台灣在好多國際組織、範圍裡頭有正式身分,但是後來被中國大陸給取代了,所以台灣是否為有效的國際行為者?這是有問題。也就是說國際法不容易保護到台灣,聯合國不容易保護台灣,從馬英九後期到民進黨的二次執政以來,雙方的信心建立起的九二共識機制已經不存在了,所以制度和平論不容易實踐。

  吳玉山指出,商業和平論也正在接受考驗,雖然它確實產生一些止戰的作用,可是現在美中新冷戰開始,美國正在推動與中國脫鉤,比方成立CHIP4就是美國、日本、韓國與台灣結盟,不要台積電與中國大陸做生意,現在的問題來了,以前不打仗的原因,有一個可能是因為兩岸的經貿關係緊密,一打仗會蒙受巨大損失。

  他說,未來如果兩岸脫鉤以後,也就表示一旦打仗,也就沒有那麼多損失了,因為已經把彼此之間緊密的經貿關係以及既得利益給拿掉了,所以現在的商業和平論也在被劇烈的挑戰當中。

  至於民主和平論,吳玉山說,該論調是指民主政體互不打仗,這本來就沒辦法適用在兩岸之間。最後在建構主義方面,則是認為理性自律的行為者仍可能不會衝突,建構主義給予國際關係最大的可塑性,認為國際體系其實就是一種文化體系,它可以衝突,也可以合作。

  吳玉山指出,建構主義認為價值、身份的本身是可塑的,回到兩岸關係,建構主義導引到洛克文化、康德文化,甚至大陸有學者講的家人文化,就是所謂的兩岸一家親,可能透過文化認同也降低衝突機率。

  可是,他說,在這裡最大的挑戰是,台灣的認同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從1990年代初期,那個時候還是以中國人的認同為主,到了2000到2010年代,中國人或台灣人的這樣一個認同,開始出現分歧,到了當前“我是台灣人”的認同更成主流,所以兩岸之間族群認同的分歧是加大,加上對岸的民族主義不斷的強化,台灣就被視為是走向分離主義與法理“台獨”,對岸加壓越強,台灣民意因為懼怕、反感而更加疏離,因而陷入負面循環。從國關理論來看兩岸關係,確實面臨巨大挑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