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少凡指出,可以觀察到,美國只願意提供價值450億美元軍援,加上拜登另外簽署的18.5億美元軍援包括愛國者防空系統等,可是對於澤倫斯基開出的作戰需求清單卻不願答應,最主要就是希望烏克蘭戰爭在美國可控的範圍內持續進行下去,美國只是想推著烏克蘭去削弱俄國,但不想要戰爭失控燒到自己。
值得注意的是,高少凡說,美國若只是要繼續給予烏克蘭軍援,大可不必讓澤倫斯基大老遠赴美露面,顯然,美國高規格接待澤倫斯基別有所圖,藉由大動作對外宣示“美國支持烏克蘭”同時也代表“北約支持烏克蘭”,因為北約本來就是美國主導,可以看到北約成員悶不吭聲,美國明白這場戰爭已讓歐洲國家的耐受程度逼近臨界點,所以提前出手,不讓歐洲大國蠢動。
他提到,美國於是把澤倫斯基請到美國“秀一下”,看北約還動不動聲色,美國既然公開釋出訊號,烏克蘭戰爭就祗有繼續打的餘地,直到美國認為達到目的,或者烏克蘭、俄羅斯有一方先撐不住為止,最苦的永遠是基層百姓。
不過,高少凡指出,烏克蘭戰爭接下來還是會有變數存在,未必是美國單方面可以主導下去的,由於歐陸進入嚴冬,隨著能源價格持續飆升,民怨壓力累積之下,許多歐洲國家主政者希望戰爭能盡快結束,因此不排除歐洲大國未來會出面制衡,包括法國、德國、英國都受到能源問題所苦,尤其隔著英吉利海峽的英國,近來更因為能源價格高居不下,高物價、低薪資問題引發罷工潮,這些都會讓歐洲國家審慎看待烏克蘭戰爭的發展。
他說,只是歐洲國家長期受制於美國為首的霸權之下,短期內難以強勢制衡,只能夠“進一步、退兩步”,或者採取軟制衡的方式,設法扭轉局面,美國這樣的舉措,長期而言可能使歐洲疏遠美國,美歐體系或出現裂痕。 |